理大「知識轉移」年收5.5億冠八大

[2015.03.08] 發表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衛炳江

【明報專訊】香港私人科研投資不足,大學成為孕育創新科技的基地。一直重視「知識轉移」(學術研究透過專利「轉移」成商業科研產品)的理工大學,去年透過申請專利及扶助創業等知識轉移活動,收入高達5.5億元,不少科研成果受業界青睞應用。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衛炳江接受專訪時說,香港創業氣氛最大問題是「唔輸得」,一有失敗犯錯「就要人頭落地」,指這種氣氛很難搞創新。

衛炳江說,理大校訓第一句是「開物成務」,意即「使人通曉萬物之理,並根據這種知識去辦事,把事情辦好」。他稱,理大一直十分著重應用研究,希望將研究成果應用在現實生活之中。他透露,理大現時有三成教授參與知識轉移相關工作,而單在2013/14學年,在知識轉移的收入為八大之冠,高達5.5億元,較前一個學年3.88億元多四成。排名第二的中大有3.07億元,被理大大幅拋離。

業界專家任顧問 學系須交知識轉移計劃

要在大學推動知識轉移,需由架構做起。衛炳江說,理大刻意於每個學系中設立「學系顧問委員會」,委員全數由該範疇的業界代表擔任,如電子工程系就由工業家或電子業專家做顧問,目的是讓業界可第一手知道相關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及課程改革,幫助大學及業界就知識轉移作配合及溝通,加快發展。

另外,他指校方早前要求每個學系提交有關知識轉移的報告,講述如何做到知識轉移,包括有什麼目標、計劃及如何應用等,可謂「全民皆兵」,甚至一些應用學科如雙語翻譯系亦要提交。

對於創新及科技局再次觸礁,衛炳江坦言個人「好想可以成立到」,他認為要做創新科技或知識轉移不止要錢,亦不能由下而上,而是要政府要帶領,由上而下,在政策層面領導。

副校長:怕犯錯難創新

他指出,現時香港很難孕育創新文化,「大家好像不輸得,整體心態是寧願不犯錯,如果一失敗,即是有人錯,有人錯就要人頭落地,外界就會批評,這種氣氛很難搞創新」。他續說,做創新或科研的人就是每天面對失敗,然後在失敗的教訓上逐步邁向成功。

衛炳江回憶在美國讀書時,美國已很鼓勵創業,政府可出錢資助教授去做,「賺到的就歸你,蝕的也不用你還」,還可以停薪留職,認為香港亦可考慮這樣做,提供誘因鼓勵科研及知識轉移。不過他指曾與官員溝通,但對方認為這種模式不可行,因為最後成功了,也是走回內地設廠,對香港沒得益。衛認為不能這樣想,相反應思考如何吸引他們留港發展。他亦說,教資會的研究資助大部分著重基礎研究,期望將來能按不同大學的角色及發展方向審核大學的科研成果,如應用研究等方面。

【科技創業生力軍系列之三】

明報記者 鄭宏禮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計劃重建有50年歷史的大坑西h,低價售予在職及中低收入青年,但與居民就安置問題未達共識。據悉「平民屋宇」最近... 詳情
梁:住屋問題主因欠土地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昨日出席青年高峰會議,談到年輕人住屋問題。梁振英舉例,把未開發的土地不計地價、只以基本建設成本建屋出售,樓價也會較地產... 詳情
學聯抗議廖長城空降科大
【明報專訊】政府日前委任行政會議成員廖長城空降科大當校董會主席,10多名學聯成員及各大專院校學生會代表昨在柴灣青年廣場外抗議(圖),要求在出... 詳情
梁3年66度講「依法」 學者批累贅
【明報專訊】大律師公會前會長石永泰曾批評政府官員常強調「依法」,或誤導公眾對法治理解,實際上該詞語本身亦可能令說話有累贅等毛病。本報統計行政... 詳情
【明報專訊】天氣陰晴不定,流感威脅未除。至昨日中午,本港再多5人死於流感,由1月初至今,累計共有346宗死亡個案。死者年齡分別為65歲至10...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