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愛好 我的生意
針線活愛好者社區
若時光倒退數十年、甚至百年,縫縫補補也是生活必須,但如今的市面上幾乎應有盡有,誰又會想動針線呢!
有人就偏偏喜歡DIY,不僅自己從手工針線活裏發現了興趣,還挖掘出一門小生意!告別工程師的工作,自己開店打造布藝愛好者社區。
五年來,生意長勢良好,幾乎店內時時有客在縫紉機前勞作,小店還推出縫紉課程,讓針線活菜鳥也能快速上手,有力開拓持續性新客源。
文/圖:趙冬
Henry Sinha本是資深工程師,Lili Nedved本是商業分析員。如今,他們聯手經營Spool of Thread布藝縫紉店。
說起開店動機,居然和溫哥華房價高扯上關係!
Lili說:「在溫哥華,人們的居住空間往往都很小,作為愛做針線活的人,家裏環境似乎很難『展開拳腳』,可能布匹沒地方放,針線、工具散落各處,我家還有狗會把東西帶到四處弄得亂七八糟。」
一個能靜心舒適做布藝的環境,就是Lili和Henry最初的想法:「為有類似興趣的朋友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建立一個社區,讓大家能夠舒服地做布藝、彼此交流。」
立足於小家庭
Spool of Thread位於溫哥華東區Kingsway和Fraser街交叉處,Henry指他們是看中了「快樂山」(Mount Pleasant)社區裏的諸多年輕夫婦家庭:「很多年齡約為25至35歲的年輕夫妻是我們主要的客戶群,我們開始只是憑感覺認為這種小家庭是我們生意的潛在客戶,猜測這個地址能帶來客源,開業之後的經驗狀況驗證了我們預測準確!」
快樂山社區的另一個好處,便是給Spool of Thread帶來各個族裔的顧客:「該地區既有西人,也有中東、南亞和亞洲居民,所以我們的客人也十分多元,男女老少各膚色的都有。」傳統上認為布藝手工該是女性專利,Henry自己便是個反例:「除我之外,也有一些男性會對布藝有興趣,而且還註冊報名我們的課程。當然要說主流客還是女性居多,年齡跨度則從十幾歲的青少年到退休後的長者都有。」
商舖/俱樂部
Henry笑稱Spool of Thread是「Labour Of Love」(心甘情願愛做的事):「我和Lili的出發點並非賺錢,喜好是激發我們開店的動因,把有共同興趣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做手工、交流是一大樂事。」他希望自己是在為有布藝熱情的愛好者們提供便利,當然,同時愉悅了自己。
「經營時我們曾經很擔心這個店會宣傳不出去,後來發現網絡社交媒體、尤其是以貼圖為主的社交媒體是宣傳利器,此外,人際交流出去的良好口碑也幫助我們不斷增加客源。」
教出成就感
但出去拉攏客人,絕不如自己培養客人!Henry和Lili還邀請經驗豐富的布藝老師來店內教課:「我們會請服裝設計師或其他業內人士授課,因為我要確保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傳授給顧客,讓客人們獲得很有收穫的學習體驗。」
多種課程之中,最受歡迎的初級布藝班,Henry認為很重要的一點便是為毫無針線活經驗的人帶來手作成就感:「我們的初級課程是製作一些很簡單的布藝作品,比如手提袋、抱枕或坐墊,即使從未動過針線的人,也能夠從數小時的課程中掌握簡單的布藝製作技巧,並且結課之後能帶走一件自己做好的成品回家,這種滿足感真的會帶給客人們快樂,讓他們萌發對布藝手作的興趣。」由布藝課程培養出來的新針線活愛好者也漸漸成為Spool of Thread的熟客。
創業總結
最滿意之處:為有布藝興趣的愛好者們提供便利,營造實踐愛好的環境,不斷通過布藝手工課程增加潛在客戶
待改善之處:擴大宣傳,讓更多人獲得針線勞作的樂趣
前景:鞏固現有店面,培養新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