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特赦斥大國沒盡責救災難
促聯合國5常棄否決權救平民
【綜合報道】國際特赦組織昨發表2014年全球人權狀况報告,稱去年是災難之年,在烏克蘭、敘利亞、加沙及尼日利亞等地百萬計平民遇害,斥各國領袖保護平民失職「可恥無能」,任由平民遭「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蹂躪。組織點名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敦促5國在種族滅絕等嚴重暴行發生時應放棄否決權,令聯合國能真正發揮作用,救民於水火。
斥任極端組織蹂躪 百萬人遇害
總部位在倫敦的國際特赦組統昨發表就2014年160個國家及地區人權狀況所作的調查報告,指出最少35國被ISIS、博科聖地等極端武裝組織蹂躪,這些組織的勢力超越國界,威脅平民生命安全。報告指控各國政府假裝無能,「裝作保護平民超出其能力範圍」。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謝蒂(Salil Shetty)說:「2014年對百萬計深受暴力影響的民眾來說是災難之年。各國面對源自國家與武裝組織的衝突和凌虐的回應,不僅無能且可恥。」除了百萬計平民受蹂躪外,去年因逃避戰火的遷徙人口自二戰結束後首次突破5000萬。報告警告,若各國不採取行動,情况今年會加劇。
「重國家利益多於救人」
謝蒂稱,聯合國70年前創立目的在於避免二戰慘劇重演,但現時面對大規模難民危機,至今仍無法找到解決方法。國際特赦點名批評聯合國安理會在保護平民上一事無成,指摘中英美法俄5個常任理事國「一貫濫用」否決權,將國家利益凌駕於保護平民責任之上。
謝蒂在《紐約時報》撰文敦促「解去聯合國的枷鎖」,文中除批評中俄阻止聯合國就敘利亞危機通過決議外,亦指出因美國威脅否決,聯合國去年未有通過決議阻止加沙長達50日的衝突。謝蒂批評,這些否決令安理會無法採取決定性行動保護平民。
國際特赦促請5國在種族清洗及其他大型暴行發生時放棄否決權,使聯合國能及早介入衝突地區拯救平民,這跟法國目前推動的計劃不謀而合(見另稿)。
批歐盟處理難民「如推落地中海」
自敘利亞2011年內戰爆發以來,聯合國一直未能作出有約束力的決議案。中國及俄羅斯自2011年四度聯手運用否決權阻聯國向敘利亞採取行動。以2011年10月歐洲國家提出的決議為例,歐洲提出促敘利亞政府停止攻擊平民,為爭取中俄支持,歐洲三度修改字眼,最後甚至將「制裁」字眼刪去,但最終仍被中俄否決。中俄一直聲稱威脅制裁無助和平解決衝突。兩國去年亦否決促國際法庭調查敘利亞戰爭罪行。
敘利亞內戰亦導致多達400萬難民流離失所。國際特赦指截至2014年底只有15萬敘利亞難民獲歐盟國家接收,另有3400難民在前往歐洲時在地中海遇難。謝蒂狠批歐盟對難民潮的處理,實際上「是把人們推落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