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毗鄰旺角朗豪坊、反映本港戰前風貌的上海街一排廣州騎樓式唐樓,市建局完成收購後今年中展開活化工程,不過其中10幢90年歷史的唐樓因結構脆弱,只有2幢會完整保留,餘下8幢則「留前不留後」,只保留向街的騎樓立面及建築特色,後半部清拆改建。項目活化後會引進地道食肆及商舖,如港式茶餐廳、冰室或茶樓,以重塑旺角的地道逛街氛圍,最快於2019/20年完工。
花6年收購 最快2019年竣工
市建局2008年9月啟動收購上海街600至626號一排14幢雙數街號唐樓,去年8月完成,前後花了6年,去年底獲城規會批准改作商業及文化用途。項目地盤面積約1.21萬呎,樓面面積逾4.24萬呎。
市建局規劃及設計總經理麥中傑接受訪問時表示,14幢唐樓有10幢是建於1920至1926年,樓高3至4層,是本港碩果僅存的戰前廣州騎樓式唐樓,採典型上居下舖設計,充分反映當時街道及市民生活風貌,並獲古諮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餘下4幢則是建於1960年代的戰後唐樓,樓高6層。
2幢整座保留4幢全拆
麥中傑說,10幢戰前唐樓中,2幢以磚牆結構興建的,可整座保留,以完整呈現唐樓佈局,餘下8幢以鋼筋石屎興建的,就會「留前不留後」,保留面向上海街的騎樓立面、中式窗花、樑柱及走廊等,至於後半部因普遍出現石屎剝落,結構脆弱,未必能承受活化後的負重,需清拆局部改建及裝修。
至於4幢戰後唐樓,因受地盤地形限制,市建局將全部清拆,興建升降機、消防及無障礙設施等,以符合《建築物條例》要求。麥中傑強調,重建後新建築物不會「喧賓奪主」,維持原有唐樓的6層樓高,不影響毗連的戰前唐樓外貌。他說,若工程順利,最快可於2019/20年度竣工。
保留騎樓建築特色 打通樓上空間
有份參與活化的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表示,騎樓式唐樓均有簷篷,讓途人不用日曬雨淋,形容是具本港特色的公共空間。為營造地道的逛街氣氛,未來4幢重建後的新建築物,市建局須向屋宇署申請豁免,將新建築物的簷篷闊度由半米增至兩米,以與毗連的唐樓一致,並且要保留上世紀街道景觀的集體回憶。他又說,未來活化後,唐樓群樓上的空間會全部打通,市民可隨意暢遊。
市建局計劃項目活化後作餐飲及商業用途,並會邀請街坊商舖作為租戶,如港式茶餐廳、冰室或茶樓等。麥中傑說,由於唐樓地下的樓底有5米多高,未來亦構思設特色閣樓,以重塑港式餐飲特色。李浩然說,未來樓上商舖會引入與民生相關的店舖,如售賣日常用品、服裝,部分較式微行業如裙褂店亦會考慮,最重要是可自負盈虧。他又強調不會引入名牌店,但可接受一些連鎖品牌進駐。
明報記者 黃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