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關難過
過年消費10年貴五成
【明報專訊】送馬迎羊,市民又要花大筆錢過年。本報根據統計處數據,以農曆年期間8個常被調高價格的開支項目如「旅遊」和「鮮果」,制定出「年關指數」,由上一個羊年、即2003年起計,指數至2013年升逾五成,同期薪金指數僅升約四成,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只升兩成半,反映年關指數增幅「跑贏」加人工、通脹。熱門賀年禮品如丹麥藍罐曲奇,10年間售價升逾1倍,金莎朱古力亦升逾五成。
經濟學者分析,結果顯示新年期間的使費佔薪金收入比例愈來愈高,令市民愈來愈難負擔,加上年關指數升幅超越通脹,反映新年期間消費較平時更昂貴。
明報記者 廖穎琪
遠超通脹人工加幅
由於統計處2014年的全年物價統計數字尚未公布,故本報的年關指數,亦只能暫統計到2013年為止。
俗語說「年關難過年年過」,到底年關是否真的難過?政府及民間沒有特別分析市民在農曆新年的開支,本報嘗試根據統計處數據,制定出由2003年至2013年的「年關指數」,計算方法獲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確認。結果顯示,2013年的年關指數達141.4,較2003年的93.4上升達51.4%;升幅最勁是「其他新鮮海產(不計魚類)」,指數上升113.2%,而增幅最小的「理髮」,但亦增加31%;而同期的名義平均薪金指數僅升40.6%(見圖)。
雷鼎鳴:新年使費佔收入愈來愈高
科大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表示,這10年間的年關指數增幅較工資指數增幅多逾10個百分點,反映市民新年期間的使費佔薪金收入比例愈來愈高,換言之,同等分量的年貨,價錢愈來愈貴,但人工加幅追不上,令新年消費愈來愈難負擔。
此外,莊太量指出,2013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115.8,較2003年的92.4上升25.4%,反映年關指數超越一般消費品通脹,「新年已經使多點錢,兼且商品更昂貴,打工仔好彩的話,有雙糧、花紅,使錢可鬆動點,但若然無,就要慳住使」。他補充,新年期間最大的開支是辦年貨和封利市,但因乏過往數據,年關指數無法計算這兩個因素,若再加上這兩個高消費項目,「令打工仔更辛苦,年關更難過」。
麥瑞琼:貨價平穩 升幅因運輸薪金
2003年SARS後,港府推出個人遊計劃,內地自由行旅客訪港人數不斷增加,令零售生意暢旺,物價亦被指推高,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解釋,雖然來貨價多年升幅尚算平穩,但其他成本十分高昂,包括運輸及員工薪酬成本,「尤其是最低工資實施後,旺區如銅鑼灣等,時薪四五十元也請不到售貨員」,加上香港舖租貴,數年前的升幅更厲害,導致貨品格價隨之上漲。
百物騰貴,對基層市民影響特別大,九龍城區區議員陸勁光指出,區內基層居民都訴說電費、車費樣樣加,連公屋都加租一成,但打工仔一般僅加薪5%,但中國人看重農曆新年,「即使物價貴,也要吃好一點,唯有平時省吃儉用」。
賀年禮品價格年年上升,為更精打細算,愈來愈多市民到「平價」作招徠的零售店辦年貨,「價真棧」和「優品360°」的部分貨品售價僅為超級市場的一半,例如蜜思牛奶巧克力禮盒200克裝,超市每盒售49元,價真棧只售25元(見表)。本報記者早前到「價真棧」和「優品360°」分店觀察,不少顧客購買超過10盒禮品,人龍甚至排出店外,要輪候分批入店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