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紅素
四分三杯吸收法
Lead:
有關健康飲食的產品,永遠也有市場。近年就興起飲用蔬果飲料,譬如五青汁、番茄汁及甘筍汁等,最近坊間就有番茄汁飲品聲稱加入雙倍茄紅素,能夠提高攝取量。然而,新鮮食物與包裝飲品的營養素是否有分別?對於偏食人士,飲蔬果汁又能否補充缺乏的營養?
Main:
吃什麼食物可以吸收到茄紅素,相信大家也會不約而同地說是「番茄」;沒錯,番茄的確是含有最多茄紅素的食物之一,但原來在其他蔬果如木瓜、西瓜、紅肉西柚、芒果、紅蘿蔔、紅椒等,這些同屬橙紅類別的蔬果,均含有茄紅素。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服務經理及註冊營養師(澳洲)劉碧珊指:「茄紅素是類胡蘿蔔素的其中一分子,同樣屬於植物元素(Phyto-chemicals)。正因為茄紅素在很多蔬果中也找到,現時醫學界暫時未有就其提出標準攝取量,無論是美國營養學會或美國心臟協會都只建議人們從進食不同顏色的蔬果中,攝取足夠植物元素,維持身體健康,換言之,跟隨本港壎芵p建議的二份水果加三份蔬菜量,基本上便已足夠。」
若感吃三份蔬菜很困難,約四分三杯的蔬果汁等於一份蔬菜量,也是不錯的選擇。那飲用包裝番茄汁,又是否吸收到真正的茄紅素?她表示,假如證實到番茄汁以新鮮材料製成,沒有添加水分,並含有相關的茄紅素含量,部分偏食人士或許能從中補充不足的茄紅素,最重要是飲用時留意鹽分、糖分有否過量。「有時間的話,不妨自製蔬果汁,一來比較原汁原味及新鮮,而且也減少產品於加工過程中流失的營養素。」
既然現時沒有建議攝取量,理論上即使某些產品稱飲料添加了幾多倍的茄紅素,也無法證實到它有什麼額外健康功效,不過,劉碧珊也表示,據世界癌症基金會指引,及其他研究均顯示,茄紅素是強力的抗氧化劑,可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細胞的破壞,有助預防癌症,保護心血管健康。「的確有研究指,茄紅素很有可能預防前列腺癌,但不是百分百證實,至於吃幾多才有效,暫時未有研究結果,因此也沒有建議食量。」
如何吃番茄可吸收到最豐富的茄紅素?以每100克計算,茄紅素含量最多的番茄食品依次序為:乾番茄、罐裝茄醬/茄蓉、茄汁及新鮮番茄等。可要吃100克茄醬並不容易,較實際的做法是把鮮番茄加油輕煮,屬油溶性的茄紅素一經煮熱,釋出的營養素更多。
-----------------------------------------------
電腦比朋友家人
更了解你?
很多人對電腦多過見人,就算吃飯也拿茪熅鬻@伴,日對夜對下電腦可能比兄弟及好友更了解自己。有科學家研發出一套程式,透過分析在社交網站按下的"Like",便能清楚用家的性格,而"Like"愈多了解也會愈深。
根據英國劍橋大學在《PNAS》發表的研究,他們利用七萬多名facebook用戶的資料進行分析,並把"Like"的數量與五種性格連繫上來,包括親和力、外向性、盡責、神經敏感及開明等,然後編製一組程式進行試驗。
結果發現,該程式只需要十個Facebook的Like,對用家的了解便達到同事的程度,而若有七十個Like則可達至朋友或室友程度,若有150個Like便能有家人的了解度,至於要達到伴侶的級數就需要300個Like。負責研究的專家指出,一個人與朋友及同事相處局限在某些環境,因此他們對這人所知也可能會較為片面,反而現代人花很多時間於電腦上,令電腦有更多機會接觸及記錄關於個人的大量資訊,促使它們對用家的各方面都比其他人更了解。
有心理學家指出,一些廣告公司已開始利用個人的數碼足印進行活動,甚至連僱主在請人前也會查看求職者的社交網站,但一般人難以控制個人資料被搜集及使用,最好還是上網時多加注意。
----------------------------------------------
改善痛風 按穴法
一直被視為典型富貴病的「痛風」,以往多出現於五六十歲的病人身上,但隨茞{代人飲食過於豐富、缺乏運動和對身體適當的調養,令到不少三十來歲的年輕人,均出現輕微「痛風」問題。要預防和紓緩痛風問題,除飲食習慣外,平日適當刺激某些下肢穴位,均有改善功效。
康德堂註冊中醫師林志瓻出,在中醫角度並無「痛風」一詞,但凡類似的徵狀,如突然性的關節疼痛、關節紅腫和非對稱關節病發,均屬於中醫「痺症」範疇。問題多源自於不良的飲食習慣,進食過多高嘌呤的食物,如蝦、蟹、肉類、動物內臟和菇菌類蔬菜等,令身體尿酸失衡因而引致關節疼痛。中醫認為這些患者大多數都是脾胃較弱,由於消化運作功能失調,因此難以將這些致痛物消化排泄出體外,在體內積聚致病。其次,痰濕濕熱類型體質的人士,即身體較肥胖又缺乏充足運動者,因身體血氣較弱,也易令濕熱和瘀血困阻於體內,因而較易出現痛風問題。
此外,痛風多集中在下肢的大關節,如膝蓋、足踝和大##趾等,並且多只發生在一邊關節。林志琲膘央A痛風一旦病發,最即時的紓緩方法就是飲用大量清水,用以稀釋血液中的嘌呤濃度,並需減少進食高嘌呤食物。長遠則可用中藥調理身體,例如在中醫指導下,以蒼朮、黃檗等清熱解毒的藥材,去疼解結,疏通氣血,長遠改善脾胃運化功能。至於平日亦可自行在家按壓一些關鍵穴位,每日按壓三分鐘,即有助刺激氣血運行、散瘀通絡。如遇急性病發,則需以針灸刺激穴位放血,方可即時緩減痛楚。
保健穴位
太溪穴
位置:位於足部內側足踝的後方,與腳跟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具益腎降火的功效,有助改善足熱足痛。
血海穴
位置:坐下後於膝蓋內側凹陷處上方,會有一塊突起的肌肉,肌肉頂端即為血海穴。
功效:有助促進血氣運行,但須注意孕婦及婦女來經時不宜按壓。
陰陵泉穴
位置:該穴位於小腿內側,膝蓋下方脛骨內側的凹陷處,而脛骨外側的則是足三里穴。
功效:具有清熱利濕、健脾通經的功效,可改善膝關節痺痛。
豐隆穴
位置:腿外膝眼與外足踝之正中間,並與脛骨前外側約1.5吋處的交匯處。
功效:具有祛濕化痰的功效,有助改善下肢痺痛。
Caption:
痛風人士透過按壓相關穴位,有助改善及預防下肢關節疼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