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族共存 漢人屬少數

[2015.01.18] 發表

【明報專訊】據官方資料,沙甸面積27.5平方公里,轄下4個鄉,11個村莊。總戶數5634戶,常住人口15,660人,加上非戶籍人口,總數約1.9萬。居住着回、彜、苗、壯、漢等l0個民族,其中回族佔總人口92%,彜族佔6.5%。漢族在當地反而是「少數民族」。

據回族學者、雲南大學副教授馬雪峰表示,沙甸回族的先民,主要是在元朝時期西域回回人隨回族政治家賽典赤·瞻思丁進入雲南,以及明朝初年江南回族隨回族將領沐英入滇並陸續定居於此。另據沙甸回民稱,有一小部分是清朝咸豐、同治年間,雲南其他地區起義的回民為求自保而遷居此地。回族居住在沙甸的歷史,迄今有700多年歷史。

由於地處交通要衝,加之人多地少,原先為屯邊的回民,多數以經商營生。馬雪峰介紹說,最早時沙甸回民有人成立運貨的馬幫;而後,有人開始經營小手工業;「改革開放」後,沙甸人則涉足礦產冶煉行業。

「發展起來應謝胡耀邦」

「我們這裏能發展起來,最應感謝胡耀邦」。沙甸一名馬姓居民對本報稱,1980年代中期,得益於中央政策,沙甸人有一多半人涉足開礦。當地除盛產錫礦外,還有鉛、鋅、銅等多種有色金屬;早在1993年,沙甸已成為滇南第一個億元鄉鎮。

如今,沙甸的冶鉛業產值佔雲南全省70%以上,這裏已是紅河州首屈一指的富裕鄉鎮,2012年的人均GDP達到20萬元人民幣。

更多要聞
時間冲淡仇恨
【明報專訊】有「回民聖地」之稱的雲南沙甸,文革後期因被指有極端宗教分子尋求民族獨立,並於1975年與解放軍對抗,最終被鎮壓,沙甸及附近多個回... 詳情
【明報專訊】「文革」後期雲南回民受到壓迫,清真寺被封,進京上訪亦不得要領,沙甸民情鼎沸,據報有人打出「伊斯蘭共和國」的「獨立」旗號。當年雲南... 詳情
【明報專訊】沙甸事件影響了沙甸近40年來的發展,尤其在改革開放後,出於對沙甸人的一種補償,除了寬鬆的宗教政策外,當局在經濟、民生等方面亦都向... 詳情
10個詞彙看世界(二)﹕巴黎浴血 觸痛多元理想
【明報專訊】法國《查理周刊》遇襲,施襲者是法國土生土長穆斯林,再次惹起對激進伊斯蘭的憂慮,亦突顯奉行政教分離的世俗化歐洲如何融合穆斯林人口的... 詳情
【明報專訊】《查理周刊》遇襲後推出的特刊大賣,一本1763年的著作亦成搶手貨,那就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論寬容》(Traité sur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