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助長黑金惹批評
李登輝雖然開啟了台灣民主轉型的大門,然而台灣知識界對他的評價卻是疻A參半。最大的爭議在李登輝建設民主政制的同時,卻同步助長民粹以至黑金政治對台灣政治文化的毒化。甚至有台灣學者對李登輝推動民主的心意亦不領情,認為只是在大勢下的權宜計。
學者批推民主為權宜計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邱毓斌分析,李登輝在1990年代啟動的民主化,背景是當時國民黨內部的權鬥激烈,以李登輝為首的本省派,與外省派在爭奪主導權。
「李登輝當時腹背受敵,外面有民進黨。他很聰明地去找到了黨內的支持力量,黨外他跟民進黨其實也某種程度形成一個默契,就是說我們要民主化,但是需要你們幫忙,所以從1990年6月國是會議就可以看到,李登輝跟當時的民進黨,黃信介,許信良,聯手把憲政制度修憲完成。」
台大社會學系教授、野百合學運總指揮范雲認為,「有的時候他(李登輝)被迫接受你提出的進步的議題,那是一個實力的展現,不太覺得這是他們的良心發現。李登輝那個時候他的權力也不穩固,他也需要一個改革的議題。」
對於黑金政治的指控,更是李登輝最大的污點,90年代的台灣民主政治,本土黑道涉及日深,甚至參選各地民意代表,令權力金錢與黑道同流合污。雖然近年在當局大力掃蕩下,黑金政治已見收斂,但台灣政治文化已因此受到毒害,亦令對岸學界講起參考台灣民主政制時,多了重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