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暗示3月底前不加息
表明毋須待通脹回升
【明報專訊】美國聯邦儲備局昨天公布上次議息會議紀錄,顯示該局官員同意,起碼在今年3月下旬前都不大可能加息。很多官員亦關注美國通脹可能繼續低企的影響,但認為毋須等到通脹回升才加息。
聯儲局公布公開市場委員會上月16至17日開會紀錄。其中重點是:「大部分與會人士認為,(會議後)聲明提及的耐心(不急於加息),顯示委員會不大可能在未來兩次會議上開始(貨幣政策)正常化過程。」
下兩次議息分別在1月底及3月中舉行
按照委員會日程,下次議息安排在1月27及28日;跟着是在3月17及18日。
紀錄又顯示,聯儲局主席耶倫上次會議後見記者時評估的加息可能時機,獲委員們廣泛支持。
鑑於美國經濟近期加強增長,加上失業率跌至6年低位,委員會上次開會後的聲明剔去「『頗長時間』不加息字句」,取而代之是「委員會在衡量加息時機時將會『有耐性』」。
會議上,一些聯官員表示關注通脹前景。美國消費物價指數連續31個月低於該局的2%目標。
會議紀錄說:「即使核心通脹接近目前水平,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仍可開始正常化過程。」
委員會上月議息後的聲明表示,預期通脹將會逐漸回升至該局的2%目標,因為就業市場改善,以及低能源價格的影響逐漸消失。
會議紀錄也顯示,一些與會人士不滿當日的聲明,令市場人士把聯儲局多年來首次加息日期的預測,收窄至2015年中一個狹窄時段內。
會議上,一些官員關注,全球經濟放緩可能威脅美國,但在這問題上的結論是,由於有一些正面發展,這方面的風險「已接近平衡」。
很多與會人士認為,國際處境是美國本土經濟活動及就業的主要下行風險,尤其是如果油價下跌及海外經濟增長持續疲弱,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嚴重影響,或者外國政府的政策反應不足夠。
不過,委員們對美國經濟前景都有信心。一些與會人士認為,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加上工人薪金增加,意味美國經濟「最終會較預期顯示更強大勢頭」。少數官員認為,石油及天然氣價格下跌導致的其他開支增加「可能會變得很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