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探火星前奏 今試飛太空艙
【綜合報道】美國載人太空探索計劃再度啟航。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獵戶座」太空艙定於美東時間今天(4日)早晨7時零5分在佛羅里達升空,標誌美國自1960年代太陽神登月計劃後再度測試外太空載人飛行器。 今日試飛的「獵戶座」並沒載人,重點是測試隔熱和降落系統,航程4.5小時。當局預計4年後再試驗無人版「獵戶座」繞月飛行,2021年試驗載人版,最快2035年載人探索火星。
4年後繞月 料2035年探索火星
「獵戶座」(Orion)是NASA為「星座計劃」研發的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每架可載4至6名太空人。今日試飛的無人版「獵戶座」由「三角洲4」重型運載火箭搭載,在佛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三角洲4」火箭由「聯合發射聯盟」(ULA,洛歇馬丁及波音合組企業)研製,會把「獵戶座」送上離地球5800公里的外太空,之後「獵戶座」會以時速3.22萬公里墜回大氣層再跌入太平洋。
美登月後載人艙飛行最遠距離
「獵戶座」試飛高度比國際太空站軌道(離地約420公里)高約12倍,亦是自1972年美國「太陽神17」號(Apollo 17)後,載人艙離地飛行最遠距離。這次試飛行程一大目標是測試「獵戶座」的隔熱板能否抵擋回程時的2200℃高溫,同時亦將試驗降落傘能否如預期把太空艙的墜地速度減至32公里,令其軟着陸跌入太平洋以便回收。NASA亦希望測試「獵戶座」的「發射中止系統」。
不載人實驗 測試隔熱降落系統
今日試飛標誌美國載人探索火星重要一步。按計劃,第二個不載人「獵戶座」將在4年內由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搭載,發射到約38萬公里外的月球作繞月飛行。到了2021年,「獵戶座」將搭載太空人作第三次飛行,那將是美國1969年至1972年太陽神登月計劃後,首度有太空人在地球軌道外飛行。NASA蘭利(Langley)研究中心工程師布瓦諾特(Richard Boitnott)說﹕「我希望周四的試飛可以激發公眾,也可激發喜歡數學和科學但未肯定前路的中學生(確定志向)。」
小行星和太陽系內行星探索近年成為太空強國追逐目標。歐洲太空總署(ESA)周二在盧森堡宣布斥資40億歐元建造新一代「阿里安6」型(Ariane 6)火箭,計劃2020年處女航,希望在競爭激烈的衛星發射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
日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升空
另外,日本第二個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昨午從鹿兒島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該國探索小行星計劃再進一步。「隼鳥2」目標是直徑約900米、圍繞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軌道運行的小行星「1999 JU3」。
它被認為富含碳元素,有可能為尋找生命起源等研究提供線索。按計劃,「隼鳥2」將在2020年底將樣本送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