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小鎮「買賣孩子」成風
涉事人稱只是私下抱養
【明報專訊】此前央視報道了長汀縣童坊鎮非法買賣兒童事件。本月18日,長汀縣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通報案件調查情況,嚴肅追究21名相關責任人責任,對非法買賣兒童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觀眾舉報的地點就是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童坊鎮。三四百米的主街兩側住着一百多戶人家的小鎮。讓人意外的是,小鎮裏的居民似乎對於買賣孩子的話題並不避諱,一位居民這樣告訴記者:「男孩、女孩生下來馬上給人家抱走,有賣的,現在男孩子都要十來萬吧,女孩子要四五萬。」
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了解到,事發至今,涉案當事人對於自身參與「買賣孩子」遭處理一事,更多的是不理解和想不通。
有住戶告訴記者,事發之後,當地警方一度加大了排查「非親生」子女的力度,這導致他們在疲於應付警方排查的同時,開始對媒體的曝光表達「不滿」,認為報道「誇大事實,搞得我們童坊鎮就像一個販賣兒童窩點似的」。
「是私下抱養,不是買賣,更不是拐賣。」31歲的徐佳(化名)自稱已在網上看過很多遍「童坊買賣兒童」的視頻。徐佳並不諱言自己曾參與過一次「私下抱養孩子」的經歷。按照徐佳的說法,當地人在「私下抱養孩子」時,必須事先經過雙方家庭尤其是孩子親生父母的同意,而作為抱養方,一般多少會出一筆錢給予補償,「但這筆錢更多是象徵意義的,是出於補償對方的一種心理,不是明碼標價,更不是在賣孩子。」徐佳堅持認為這並不是尋常意義上的一種「買賣」或「交易」,「我痛恨這個字眼,孩子不是商品,哪能隨意買賣。」
「我叫胡守春,古月胡,遵紀守法的守,春天的春,我是一個遵紀守法的人。」自從「非親生」兒子被帶走後,40歲的胡守春說他如今只願意這樣自我介紹。這個自稱性格固執的男人至今不認為自己在這件事上做錯了什麼,但在看到父親為此下跪的那一刻,「覺得自己挺無力的。」
沒兒子在農村會被說斷子絕孫
胡守春是胡鋒基唯一的兒子,這些年一直在童坊鎮上經營洗車、電腦組裝、室內裝修等多種生意「最少月入5000元」。其父胡鋒基退休後,每月能領到2000多元退休金,妻子在市裏開美容店,月入四五千元。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們一家人從沒因經濟上的原因發愁過。
「可是農村裏的事,有時候真的由不得你。」23歲那年,胡守春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女兒,4年後,二女兒出生。按當時計生政策,胡守春的妻子做了節育手術。他不止一次聽到來自周圍村民的閒言碎語,「父親年齡愈來愈大了,我不能看着父親帶着遺憾走。在農村無後是很不光彩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父親本來就只有我一個兒子,我身後要沒有兒子,別人真的會說我們家斷子絕孫的。」於是胡守春偷偷帶着妻子去醫院做手術,剛好碰到一女性朋友去醫院產檢,「後來聽說她未婚生子,孩子是沒法見光的,知道我們想要一個男孩後,經過幾次協商她答應生下孩子直接交給我們帶,就算是我們自己的兒子了。」
2009年,胡守春在替對方支付了住院生產費用及相關補償費後,抱回家來一個「白胖小子」。
作為同村人,胡守春的「兒子」如今還呆在福利院裏,等待着「目前尚沒有具體時間表」的安排和去處,原本擁有的「兒子」瞬間又回到原點。胡守春說,當他跟着警方找到孩子生母時,對方的丈夫都氣瘋了,現在可能準備起訴離婚。」
在長汀當地官方看來,當地部分群眾法律意識淡薄是導致「非法買賣孩子」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也暴露出當地政府在法制宣傳、工作監管上存在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