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校園記者﹕潮州人盛事 後繼無人?

[2014.08.22] 發表
胡炎松指出,傳統戲棚主要以竹作為搭建材料,但由於竹可能會損珩y場地面,所以改用鋼枝搭台。材料改變完全無損戲棚的外觀和美感。
神功戲上演前,戲班會進行破台儀式,以求演出順利。

【明報專訊】農曆七月未過,關於盂蘭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與「鬼節」有關的靈異傳聞?或是港產鬼片的陰森氣氛?有人認為拜佛奉神是迷信,但對潮州人而言,一年一度的盂蘭勝會意義深遠,除了維持道德規條、教人做功德外,還可安撫心靈、讓人保持積極。早前校記獲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理事胡炎松解說勝會佈局、祭品背後的意思和特色。盂蘭勝會絕對不是大 家想像中的恐怖場景!

盂蘭節俗稱「鬼節」,民間傳說農曆七月鬼門開,遊魂野鬼會到人間遊蕩,因此盂蘭節一向令不少人恐懼,然而盂蘭文化歷史悠長,背後的意義值得了解。每年農曆七月,在港的潮汕人士會於各區舉辦盂蘭勝會,勝會更獲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理事、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盂蘭勝會保育工作委員會委員胡炎松說:「鬼神一向予人恐怖和迷信的感覺,但其實鬼神在維護中國傳統道德規條上扮演重要角色,例如警告世人做壞事會有報應。」他續稱,中國以農立國,百姓會透過盂蘭勝會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盂蘭勝會的佈局有特定格局,「會場中通常以『戲棚對神棚』、『經師棚對大士王』」,請神儀式和神功戲都是模仿古代侍奉皇帝的形式,最重要是透過這些儀式令人學懂尊重。胡炎松指出,一連三日的盂蘭勝會每天有不同儀式,而不同地區舉辦的勝會,因為戲班、經師等人數各異,以及場地限制,格局亦會微調。

平衡陰陽 既超度又有神功戲

盂蘭勝會講究陰陽平衡,因此紅白二事同場舉行。「紅」指「喜事」,古人視看戲為娛樂,是高興的事,故會場有神功戲演出。「白」是指「喪事」,即超度孤魂野鬼及拜祭祖宗。勝會中使用的祭品亦甚講究,以較容易吞嚥的食物為主,如米粒、米線、豆腐、芽菜等,令「喉嚨較窄的鬼魂」容易進食。食物也有吉祥寓意,如長壽麵及壽桃寓意「長壽」。

胡炎松說盂蘭勝會於1960、70年代最興盛,當時社會動盪,加上自然災害頻生,使不少人透過盂蘭勝會尋找心靈寄託。但現時甚少年輕人接手籌辦,而且街坊鄰里的凝聚力弱,籌備勝會的經費只靠一群善長捐獻,他坦言現時勝會「愈來愈難搞」。時代變遷使盂蘭文化開始式微,各方應研究如何保育這項珍貴的傳統文化。

【文章經編輯刪節】

文:校記 黎蘊甜、蔡銘蓉;傳媒teen使 歐陽翠詩、雷其峰

圖:鄭寶欣 文字整理:鄭寶欣、傳媒teen使 雷其峰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