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者困難:平衡家庭與事業
菲爾茲獎1936年設立,得主過往由男性壟斷,被戲稱為「男性俱樂部」。
37歲 幾何學動力系統專家
37歲的米爾札哈尼在伊朗大學畢業後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目前在加州史丹福大學任教。今次獎項是表揚她對幾何學及動力系統的獨到貢獻,尤其是曲線表面對稱的了解方面。國際數學家大會的聲明說:「她熟稔多種數學技巧與修養,同時擁有非凡的技術能力、大無畏的雄心、遠大的眼光與無窮的好奇心,實屬罕見。」
菲爾茲獎78年首女性得主
雖然米爾札哈尼的研究屬純數學範疇,但其研究對物理、量子場理論,以至質數研究及密碼學也有意義。她獲獎消息傳出後,曾獲該獎的劍橋大學教授高爾斯(Tim Gowers)稱,希望今次獎項能令公眾更了解女性對數學研究的貢獻,打破大眾對女性跟數學的種種迷思。國際數學聯盟副主席魯索(Christiane Rousseau)說﹕「雖然居里夫人20世紀初已贏得物理及化學諾貝爾獎,我們數學界現在終於首次有女性奪得最高榮譽,這是對女性的頌揚。」
米爾扎哈尼1977年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出生,大學後赴哈佛深造,2004年取得博士銜頭。2008年受訪時,她稱兒時愛閱讀,夢想當作家,從沒想過日後研究數學。直至高中畢業前一年,兄長告訴她關於德國數學家高斯( Carl Friedrich Gauss)的兒時逸事,說高斯10歲時不消數秒便找到1至100的總和,令她對數學感興趣。她稱,數學研究最令人滿足的,便是新發現帶來的興奮,不過她補充﹕「我的數學研究大部分時間都像在沒有路徑、不見終點的徒步旅行。」
米爾札哈尼去年在美國數學學會發言時談到數學界女性學者面臨的困難,她說如今女學者面臨的社會障礙未必較她年輕時低,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仍是一大挑戰。
丘成桐1983年獲同獎
菲爾茲獎是數學界最高榮譽,每4年頒給2至4名40歲以下的數學家,香港產華人數學家丘成桐在1983年亦曾奪殊榮。今次另外3名得主分別來自法國、美國及英國3間大學,其中法國國立科學研究所所長阿維拉(Artur Avila)是首名巴西裔得主。得主分別可獲1.5萬加元(約10.6萬港元)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