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移民二代回流 突失比利時籍
【明報專訊】去年香港有約7600人移民,但不同國家對移民下一代的國籍問題有不同規定,1980年代在港出生的比利時人張思中,2009年返港工作,今年更換到期護照時突被告知失去比利時國籍。原來根據比利時法律,並非在比利時出生的他,由於有中國國籍,18至28歲期間又不在比利時居住,也沒趕及在28歲前聲明保留比利時國籍,因而失去該國籍。他批評比利時沒提醒他相關規定,正尋求司法渠道爭取護照。移民顧問關景鴻指出,移民外國時,需要留意的不單是自己的國籍問題,亦要留心該國對自己下一代的國籍規定。
畢業遇金融海嘯 返港工作
張思中在1984年12月出生於香港,6個月大已經拿了人生第一本比利時護照,兩歲時離港返比利時生活,但4歲開始又隨父親到法國生活和讀書。2008年他畢業後找工作,卻遇上金融海嘯,他唯有離開歐洲到亞洲找工作,最終獲德意志銀行香港部門錄用,09年來港,想不到今年被告知失去比利時國籍。
2月27日的10分鐘,改變了剛屆29歲的張思中的人生。他當天到比利時駐港總領事館為護照續期,他填表用了大約10分鐘,副領事突然走進來,對他說,他已失去了比利時國籍。原來比利時有一套法律,講明若有比利時國民是在海外出生,並持有另一國家國籍,同時在18至28歲不在比利時居住,便會失去比利時國籍,除非該人在28歲前向比利時政府聲明他要保留比利時國籍。
批總領館未提醒
張思中批評總領事館從來沒有提醒他相關規定,就如設局去踢走一些海外出生的比利時人,他指出,該副領事「叫我不用擔心,說這種情况不是第一次發生,很多人都這樣失去國籍」,又對他說,若他是純種比利時人(當時對方以法文說Belge de Souche),就不會發生這種問題,他認為副領事的說法已涉及種族歧視。
張思中和其父張潛其後再到過總領事館理論,亦曾去信掌管外交事務的比利時副總理,但無補於事。張思中說﹕「我仍然希望能夠拿回護照,我仍覺得自己是比利時人,只是政府不肯給我護照,司法部還未通知我失去了國籍。」
去信副總理無果 不排除興訟
雖然他有權領取香港的特區護照,但他仍在考慮,因為他沒想過長期在港定居,「如果我拿了特區護照,他們會說,你果然是中國籍」。他指出,若司法部最終通知他失去國籍,他不排除會訴諸法庭。
與兒子想法不同,張潛在06年返香港定居,「有少少落葉歸根的心態」,他的台灣太太早已是比利時人,但他在1986年才到比利時,89年才入籍。他在法國幫香港電影、電視劇等做製片,如《薰衣草》等,但他指出,由於香港電影業在90年代開始走下坡,當地物價上升,加上歐洲不少地方排外的極右派上場,令他決定回港。他認為今次比利時領事館的做法,有排外的想法。
領館:規定適用所有比利時人
比利時駐港總領事館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針對海外出生的比利時人的規定,適用所有比利時人,有關個案會由司法部門作決定,而任何人也可以對比利時政府的決定提出法律行動。
明報記者 周展鴻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