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德盟友勢危 逼美出手
白宮發言人聲言,奧巴馬政府重新在伊拉克空襲ISIS武裝人員,是因為伊拉克面臨「人道大災難」。惟ISIS向來對其屠殺暴行並不避諱,甚至不時主動公開斬首敵人之類的血腥影像,華府等到此時才介入,顯然有另一因由。不少分析相信,華府一大憂慮是與其關係長久密切的伊拉克庫爾德人,如今已開始受到ISIS的直接威脅。
倘遭入侵將改戰略局面
ISIS崛起之初,庫爾德民兵曾渾水摸魚擴張地盤,但在ISIS反攻下,庫爾德族被迫退守自治地區首府埃爾比勒,只好向幕後支持者華府求援。海灣戰爭美軍情報主管、退休空軍三星德普圖拉(Dave Deptula)向《衛報》直言,ISIS入侵庫爾德族地區將會「非常、非常顯著地改變戰略局面」,而且以空襲協助庫族,亦是比派兵救馬利基政府容易作出的決定。
美軍在1960年代起斷續與庫爾德人合作,海灣戰爭後雙方關係漸趨穩固,華府儘管不支持庫族獨立,但助其取得更大自主權,至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美軍成功統合兩支不咬弦的庫族政治勢力,令庫族地區得以擺脫困擾伊拉克其他地方的暴力陰影。
美軍在伊拉克建立的兩個軍事聯合行動中心,一個在首都巴格達,另一個就在埃爾比勒,庫族與華府密切關係可見一斑。
新華社分析文章則認為,華府憂慮若坐視ISIS肆意擴張,伊拉克或淪為極端組織對美國進行恐怖襲擊的新「立足點」,而且奧巴馬亦想一洗自己在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上的退讓頹風,扭轉「弱勢總統」的形象。
與此同時,美國繼續施壓逼伊拉克總理馬利基下台,《紐約時報》引述消息人士指,馬利基已眾叛親離,他自己亦明白大勢已去,但正為保持自身和家人親信的安危討價還價。馬利基被指行事偏頗,激發教派對立,助長ISIS。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