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老夫子演繹港人 笑對變化
【明報專訊】《老夫子》漫畫無疑是香港人成長的集體回憶,漫畫處處散發昔日社會的人情味及幽默感,長年於台灣發展的作者王澤近日返港宣傳作品,稱感覺到香港人的幽默感正慢慢消失,認為社會有矛盾,自然產生衝突,但「有時去得太盡,就會出事」,有如他筆下的漫畫角色,會「禍不單行」。不過,他堅持《老夫子》的市場定位是老幼咸宜的漫畫,「唔會掂暴力、宗教及政治」,貫徹1963年創刊以來的作風,未來亦不會改變。
指港人幽默感正消失
老夫子原作者為王家禧,以長子王澤為筆名創作《老夫子》,其子現時繼承其創作。
王澤昨出席香港書展的簽名會,順道宣傳透過蘇富比藝術空間於下月9日至29日舉行的「耐人尋味﹕王澤(王家禧)老夫子手稿展」,展出1960至80年代王澤父親王家禧的《老夫子》親筆手稿,共120幅。
王澤接受訪問時表示,1960至80年代的老夫子,形象變了7至8次,細心觀察可以看到其變化,然而《老夫子》故事內容的幽默感,則是創刊以來的一大特色,是《老夫子》吸引讀者的重要元素。
「《老夫子》的幽默感來自自嘲,好似『禍不單行』,內容雖然不一樣,但都係叫人唔好太衝動,如果唔係,就會出事」。他又說﹕「我的漫畫原則,不是他人跌倒,我在旁取笑,而是自己跌倒,讓讀者取笑,有如小丑戲弄自己,讓觀眾高興。」
王澤又形容,老夫子其實是一個演員,「今日飾演銀行家,明日是太空人」,其實老夫子可以是任何一個香港人,讀者看《老夫子》漫畫,有時可以看到自己。
60年代手稿下月展出
蘇富比將於下月展出《老夫子》120幅親筆手稿,包括4至6格漫畫及封面作品。王澤說,展出作品跨橫1960至80年代,其父的《老夫子》手稿不少已散佚,近年在車房或箱底找到,當中可見老夫子形象不斷變化,由最初頭部較細小及有肚腩的老夫子,慢慢演變成頭大及「瘦了身」,王澤形容後期的老夫子較早期「戲劇化」,臉部表情亦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