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人不信國足能進世界盃

[2014.07.04] 發表
73.6%受訪者認為「有生之年國足踢進世界盃決賽完全沒戲」。

【明報專訊】《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對39,35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18.5%受訪者非常關注世界盃,4.4%受訪者比較關注,65.8%的受訪者坦言沒關注。當被問及「有生之年是否能看到國足踢進世界盃決賽」時,73.6%受訪者悲觀地認為「完全沒戲」。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40.2%為90後,40.4%為80後,12.9%為70後,6.6%為60後或以上。

每次世界盃,都是河北胡凱的「狂歡節」。今年世界盃開賽以來,胡凱基本上每夜都死死地守在電視機前等着看球賽。受父親影響,胡凱7歲左右已會踢足球。「在綠茵場上和小伙伴們奮力奔跑的感覺,那真是爽!小學四年級時第一次代表學校去踢球賽,最終2:1贏了對方,那時那種從心底湧出的自豪感是語言難以表達的。」

胡凱如今在韓國留學,這段時間和小伙伴們經常邊吃炸雞就啤酒邊看球賽。「昨天去超市買啤酒,有的啤酒已經賣脫銷了。」聽說國內當下只有兩成略多一點的網友明確自己在關注巴西世界盃,胡凱表示,如果中國足球更厲害些,國內對足球、對世界盃的關注熱情有可能會更高些。

對於觀賽的熱度,在這次調查中,7.8%受訪者「只看所關注球隊的比賽」,7.4%受訪者表示會「每場都看直播」,6.2%受訪者「看時間方便」,還有5.0%受訪者表示「會隨便看幾場」。另外,66.0%受訪者則直言「一場球賽也不會看」。

「據我了解,我周邊的人多少都會看幾場世界盃,有的是球迷、有的是追星、有的是受他人影響。」上海日暉小學的足球教練厲剛認為,很多人不關注或一場也不看世界盃的原因,一是中國足球水平低下、影響力不足,不能激起更多的人喜歡或看足球;二是中國隊沒有進世界盃,一部分人覺得沒有歸屬感而不去看;三是時差問題,很多人不願為了看球影響工作或生活作息。

「我很想每場球賽都看,但球賽直播多在北京時間凌晨三四點,身體吃不消啊!」在北京一家私營企業工作的劉悅,無奈只選擇看了幾場自己關注的球隊的比賽。「每次都是我先睡覺,我男朋友守在電視機前,然後等到比賽開始了,他再叫我起來看。」即便這樣,第二天上班時劉悅還是覺得暈暈欲睡的。

公司會給球迷員工提供看世界盃的「方便」或寬容出勤嗎?調查顯示,86.2%受訪者表示「不會」,7.8%受訪者覺得「不好說」,僅6.0%受訪者肯定所在公司會提供「方便」或寬容出勤。但40.5%受訪者希望公司放「看球假」或提供看球福利。

談及中國足球,當被問到「有生之年你覺得能看到國足踢進世界盃決賽嗎」,14.6%受訪者認為「一定能」,4.2%表示「很可能」,3.0%受訪者覺得「說不好」,4.6%受訪者則認為「不太可能」,73.6%受訪者坦言「完全沒戲」。

「為了富人賭球而假踢,為了俱樂部利益吹黑哨,種種盤根錯節的利益糾纏絆住了國足前進的腳步。應讓中國足球回歸到體育的本質上來,回到全民健身的正路上來。」資深球迷姚白楠說。

「中國足球不是已經兩次進奧運、一次進世界盃了嗎?我覺得還是有希望的,關鍵我們要努力。」厲剛希望能有真正懂足球的人來管理足球,「我們的足球人才很多在青少年時就已經流失,如果對骨齡造假等給予嚴懲,我相信中國足球一定會再進入世界盃的。」

更多中國新聞
男童遭教師燒下體 法醫報告排除燒傷
【明報專訊】香港媒體報道,廣州白雲區一名5歲男童小然(化名),近日被家人發現其下體受傷,其稱是被教師以打火機燒傷,事件其後由公安接手調查。經... 詳情
深圳醫院被封 獨留病人
【明報專訊】香港媒體報道,深圳民營的山廈醫院因遭投訴、官司纏身,在上月中被查封。 醫院的重症病人、疑因公中風受傷的港資廠工人蔣照明,因...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媒體報道,廣州白雲區鐘落潭鎮前日上午8時許,一名50多歲女子企圖進入安平村幼兒園被老師拒絕,在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後,突然從手袋... 詳情
「無臂哥」以腳駕車16萬公里
【明報專訊】湖北驚現「無臂哥」用雙腳駕車,嚇壞截查的交警。這名郭姓無臂司機承認沒有駕駛執照,但已經開了16萬公里,從未發生意外。 無牌... 詳情
「奪刀少年」被澳門大學破格錄取
【明報專訊】記者3日從澳門大學獲悉,澳門大學已向見義勇為的江西「奪刀少年」柳艷兵及同學易政勇發出由校長簽發的錄取通知書,並為兩人到澳門大學就...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