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兒童保健產品層出不窮,維他命產品以七彩包裝及糖果款式作招徠,但一旦服食過量會危及健康。大埔那打素醫院今年有4歲男童一次過服食50粒維他命糖,結果嘔吐入院,證實輕微中毒,其母才知悉維他命糖是藥物。兒科醫生提醒家長提高警覺,按產品建議食用分量讓孩子進食。
大埔那打素醫院今年至本月24日共接獲11宗兒童中毒個案,去年則接獲13宗。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2011至2013年期間,本港有408宗14歲及以下兒童在家居服食西藥中毒個案,當中29宗是服食維他命中毒。
軟糖七彩包裝易吸引兒童
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專科醫生鄭恩華表示,近年市面有各種維他命糖產品,以軟糖或七彩包裝推銷吸引兒童進食,但令家長誤以為這些是普通糖果,而非藥物。該院約4個月前接獲一名4歲男童輕微中毒個案,其母誤以為維他命糖不是藥物,任由男童進食,之後他一次過吃了近一罐、約50粒綜合維他命糖,其母始擔心「會否吃得太多」,及後男童開始嘔吐,遂將他送院,抽血後證實有輕微中毒,但未傷及內臟,觀察一晚後康復出院。
油溶性維他命積聚傷肝
鄭恩華稱,今年已接獲數宗同類兒童個案,幸孩子未有不適;惟一旦攝取過量致維他命中毒,可影響腎功能、骨質疏鬆、脫水、嘔吐,甚至有肝臟問題,該院曾有兒童因服用過量維他命A超過6個月,導致慢性中毒而要換肝。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稱,維他命分為水溶性及油溶性,水溶性如維他命C等若攝取過量,可經水液排出體外,對身體影響不大,但若是油溶性的維他命A、D、E及K等,攝取過量會積聚於肝臟,令細胞受損,嚴重者可致肝衰竭。
鄭恩華亦提醒,維他命產品及一些健康補助品標籤上有清楚列明食用分量,家長應按指示讓孩子服食。此外,兒童易亂服西藥,鄭提醒家長切忌將藥物說成是糖果或說藥物「好味」,以免孩子好奇貪吃。
孩子易吞異物 家長應學急救
除了亂服藥中毒,兒童亦常誤吞異物,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科副顧問醫生梁遠雄稱,兒童容易誤吞珠子、錢幣及電池等小物件,數分鐘內可致窒息失救,即時叫救護車亦未必趕及,家長應預先接受急救動作訓練,為孩子急救後再送院。
另外,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室去年接獲3000宗兒童意外個案,當中三成即900宗在家居發生,六成是5歲以下傷者,主要是跌傷。梁遠雄稱,本港家居狹窄,兒童暑假時間長留在家,家長應多注意免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