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12月,霧霾持續困擾內地,嚴重波及25省、100餘個大中型城市,創下霧霾面積新紀錄。相關人士認為,從個別城市的持續霧霾擴大到全國範圍,是工業污染排放擴大的結果,也是各地力保GDP增長而被迫放任污染之果。
官員考核與環保掛u
日前,中組部下發《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明確官員考核與環境保護掛u,即不能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換取GDP增速。《通知》一方面有利於地方官員擺脫單純追求GDP增長的糾結,另一方面有利於促進解決霧霾困擾。
據監測,排在前三位的中國大氣污染源分別是工業污染、車輛廢氣排放和燃煤取暖,工業污染源排放是造成全國霧霾持續的根本原因。但在許多時候,對於超標排放企業,地方政府不會輕易限產、關閉,因那是GDP增長最直接的表現,也是官員政績考核的最重要指標。
消息人士透露,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多次提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問題,認為環境治理已經到了「不加大力度不行」的地步。
行政監督修例三管齊下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認為,有些污染行業本來就產能過剩,所以環境治理問題也是調整結構問題。
他建議,對污染很大的鋼廠、水泥廠、化工廠、冶煉廠都要控制,一方面採取壓產和關閉等行政手段,另一方面加緊環保稽查,加強監督煙塵和污水口,還可能修改法規,加大處罰力度。
環保部一位官員坦言,中國重度污染地區幾乎都是大中型城市,與重工業分佈幾乎完全重疊,其中京津冀地區污染排放嚴重,因該地區傳統上遍佈鋼鐵、火電、水泥、化工等企業。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認為,2012年是中國霧霾「覺醒」年,2013年是霧霾壓力最大的一年,有理由相信,2014年應是霧霾整治全面爆發的一年。
環保部將於明年推出一系列環境官員考核和獎懲新規,對治污不力、造成嚴重污染後果的官員,處以更為嚴厲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