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陳勉良當演員30多年,在熒幕前常飾演隱君子、看更等市井之徒;原來他繪畫國畫資歷更深,常擔任「替身」,借出雙手寫書作畫。「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演戲如繪畫,如何恰如其分,氣韻生動,都得靠苦練和修為。
在陳勉良眼中,真正的國畫大師,要擅畫山水、花鳥、蟲魚、走獸、人物等各類題材,並在某方面有突出成就,如張大千以潑墨著稱,齊白石畫蝦一絕。陳勉良畫畫40多年,擅長山水、花鳥畫,尤好山水題材。
習畫40年 尤好山水
他憶述,16、17歲偶然在書報中看到一幅國畫,驚為天人;剛巧學校設計班教師教授國畫等藝術,自此對國畫着迷。現在各類畫班、興趣班成行成市,當年學畫卻不容易,陳勉良慶幸有機會在明德青年中心習畫,該中心先後邀得嶺南派大師趙少昂及何百里等教畫。他在中心習畫數年,學習基本畫法與技巧,奠下基礎。
蒐集書報、觀摩鑽研是陳勉良提升畫技的方法。當年畫冊出版量少,且售價不菲,他於是剪下報紙、雜誌刊登的書畫自習。有時,他也不惜花重金買畫冊,「買過最貴的一本,要3000多元,折實也要2800多」。那是1980年代的事。儘管陳勉良一再表示當時很「肉赤」,但難掩喜獲心頭好之情。
練畫竹葉 畫滿3斤報紙
少年習畫時代,他每晚待父親的餅舖打烊後,就伏在工作台上練畫,從晚上11時練習至凌晨2、3時,早上又要上學,日日如是;試過為練好畫竹葉,用了3斤報紙、底面反覆畫。陳勉良曾在餅舖當過製餅工,但嫌沒時間畫畫而放棄;也曾半途出家當雕刻工,但始終鍾情於畫,以畫畫為終生事業,也開班教畫。
陳勉良對國畫的喜愛歷40餘年不衰,只因「太喜歡」。演戲似變成兼差,每每利用出外景之便,在劇本空白處快速勾勒特別景色,待回家後慢慢繪畫。
■名人簡介
陳勉良,無綫電視資深演員、嶺南畫派畫家,1999年獲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富達盃優秀作品獎,作品曾在本港、內地、韓國、新加坡、澳洲、美國等地展出。
文:劉慧盈
圖:劉焌陶
《語文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