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兼房屋署長栢志高早前表示,未來會研究有專上學歷或以上的市民,在申請公屋時是否應該扣分,引起社會熱烈議論。長策會委員劉炳章表示,長策會沒有建議大專生申請公屋要扣分,但公屋資源有限,應先照顧較有需要的基層家庭及長者。身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的長策會委員黃遠輝認為,以學歷作為扣分標準太複雜,難以實施,現時公屋輪候冊以入息及資產上限作為申請門檻已足夠。
入息資產作門檻已足
截至今年6月底,公屋輪候冊上申請數目達23.43萬。審計報告早前指出,公屋輪候冊上約有三分之一申請人是學生,當中47%擁有專上或以上學歷。長策會諮詢文件提及,公屋資源應優先照顧低收入家庭及長者,並透過改善單身人士配額及計分制,逐步縮短35歲以上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時間至平均3年。
劉炳章接受查詢時表示,現時公屋輪候冊上逾23萬申請人數有一定水分,因部分申請者由申請至今,經濟環境已有改善,超出輪候公屋的資格,建議政府應加強抽查,剔除不符合資格的申請人。他又說,擁有高學歷的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機會,始終比基層人士較大,認為政府應鼓勵年輕人向上流動及增值,而非為他們預留公屋單位。
長策會委員黃遠輝認為,以學歷作為申請公屋的扣分標準,執行時會遇上很大困難,「例如怎釐訂大專學歷或以上?海外大學是否應該納入?碩士或博士程度又如何扣分?」他指現時公屋輪候冊以入息及資產上限作為申請門檻,已足夠辨別申請者是否有需要得到公屋資源,不認同要「多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