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於本月13日通過《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從明年1月1日起,全國逾3000家法院每年超過1000萬份案件判決書都將上載到已經開通的「中國裁判文書網」,讓普通民眾可隨時查閱,以期擺脫司法過程在內地民眾心目中「黑箱作業」的形象,增強司法公信力。
周強:史無前例浩大工程
《法制晚報》引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表示,判決書是法院審判工作最終「產品」,是訴訟活動重要載體。他前日在深圳出席全國法院司法公開工作推進會時表示:「今天(27日)舉行了中國裁判文書網(www.court.gov.cn/zgcpwsw)與各高院裁判文書傳送平台的聯網儀式,這意味着全國3000多個法院的裁判文書將集中傳送到統一的網絡平台上公布,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浩大工程。」
周強要求各級法院克服畏難情緒,擺脫面子思想,不怕群眾「挑毛病」,不忌諱法官「出洋相」,勇於直面裁判文書全面公開之後的「陣痛期」。最高法要求,對判決書在互聯網公布實行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不得人為設置任何障礙。要完善網站的檢索查詢系統,方便公眾查閱。
不過,新華社昨日的報道則列出了判決書公開的4種例外情況,包括涉及國家秘密或個人私隱、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以調解方式結案及其他不宜在網絡公布的,並對最後一項裁判文書的審定程序作嚴格規定。據稱,內地各級法院的判決書每年超過1000萬份,換言之,平均每天上載到互聯網的判決書將逾2.7萬份。
涉國家秘密可例外不公開
周強還要求以短片、錄音、圖文、微博等方式及時公開庭審過程,對庭審全程同步錄音錄影,逐步實現「每庭必錄」,並方便當事人依法查閱。他要求最大程度擠壓利用執行權「尋租」(貪污)的空間,充分發揮執行公開的反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