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香港有何優勢得以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
同學須小心分析資料並歸納。由於題目要求「根據」資料,回答時只須考慮資料提及的觀點便可。此外,題目的關鍵字眼是「優勢」,意思是香港足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有利條件,同學須清楚理解什麼是「有利」。答題技巧方面,同學不妨注意恰當地運用主題句,以助闡明個人觀點。
除了設定主題句外,同學亦須環繞該主題綜合資料,詳加闡述。歸納各項資料,香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有﹕第一,香港政府奉行自由市場政策;第二,香港政府推行低稅率;第三,香港具有完備的金融監管制度;第四,香港向來重視法治及廉潔,有助建立穩健的營商環境。
2. 參考資料,經濟全球化對香港金融業發展有什麼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香港金融業發展有利有弊,因此解決了什麼是「經濟全球化」及香港金融業發展後,同學可着眼於「影響」二字,回答時應兼顧利、弊的討論。同學不妨參考以下答案﹕
利處方面,經濟全球化能為本地金融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及人才,有助本港拓展經濟業務,如CEPA增加了香港與內地金融組織合作的機會,並且在全球化的便利下,商人和企業能背靠內地 ,以此為經商平台。另外,在全球化的推動下吸引了外資銀行及跨國金融機構湧入,促成了完整的金融市場網絡,兼可為本港創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
弊處方面,由於全球化不斷進行及變動,若過分依賴海外投資,便會令香港更容易受外國的因素影響經濟發展,從之前的「雷曼事件」對香港經濟造成的衝擊可見一斑。而且隨着中國的經濟開放政策,外國人已非必要靠香港打入中國市場、打破國際間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壟斷地位等,都會削減香港經濟的競爭力。
◆延伸回應題
3. 在什麼程度上,你同意香港政府近年面對的管治危機窒礙了本地金融業務發展?試加以討論。
首先,同學宜就港府的管治問題、外圍經濟因素兩方面探討,討論應均衡而非側重其中一方。此外,同學需清晰理解香港近年的管治危機,如政府支持度低、政府施政缺乏廣泛認受性等,繼而將這些觀點連繫至它們如何窒礙本港金融業務發展。例如,立法會內的「拉布」行為可能導致香港政府財政癱瘓等。
當然,窒礙經濟發展的因素還包括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亞洲其他地區的發展等,同學宜加以解釋及申述。希望取得更高分數的話,應引述具體例子輔助解說。
◆新聞議題﹕香港金融中心的機遇和挑戰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顧問教師﹕香港華仁書院 李民迪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31128BZ.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