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學年今日開始,中學生的精神健康狀G不容忽視。有機構昨日發表「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普查」結果,發現有抑鬱徵狀的中學生人數較去年上升近7個百分點,至50.9%,即每兩名中學生就有1人出現抑鬱徵狀。調查亦發現學生主要壓力來源是學業問題,有27%;其次是前途問題,有23%。 教育學院心理研究學系助理教授陳小梅分析,出現抑鬱及焦慮主因是學生傾向以負面方式思考,建議學校加強了解及關注學生精神健康。 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去年10月至今年6月期間做「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普查」,利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認可的「貝克抑鬱量表」及「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表」,以問卷方式評估了逾4800名中一至中六學生的情緒狀G。 傾向負面思考 將遭遇災難化 結果發現,近兩成中學生出現的抑鬱徵狀達中度至嚴重程度,即每5人就有1人。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臨H心理學家郭韡韡說,有關學生需要即時接受專業評估及治療。 陳小梅亦分析,以負面方式思考的學生較常有抑鬱及焦慮徵狀,她指學生通常會「災難化」所接觸的事,如「我無交份功課,老師一定會討厭我」、「如果揀錯科,就算點讀都冇用,唔會升到大學,無晒前途」等。另外,「以偏概全」亦是常見情G,同學無限推論所面對的處境,如「同學都唔搵我食飯,我鰫O班都冇朋友」等。 陳建議應普及推廣情緒健康課程,以幫助中學生建立健康正面的思考模式,預防和改善青少年抑鬱和焦慮情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