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名匠來港鑄刀 藏塔底祭奠
【明報專訊】香港歷史研究社理事長李澤恩表示,日佔時期日軍邀請多名日本刀匠來港鑄軍刀,其中一人是栗原彥三郎。栗原於太平洋戰爭前在日本創立「日本刀學院」,訓練刀匠支援戰爭,他與數名日本名刀匠於1942年來港,並於1943年在香港動植物公園的「香港神社地盤」,參與神社御神刀開工典禮,由當時日軍總督磯谷廉介打出第一鎚鑄造御神刀。栗原與其他刀匠鍛造的日本軍刀,其中一把藏「忠靈塔」基座。李澤恩認為,今次軍刀出土,政府亦可為動植物公園進行考古工作,挖掘另一把軍刀。
研究者倡動植物園考古掘另一刀
根據淪陷期間《香島日報》報道,近日出土的軍刀是1942年12月8日於「忠靈塔」舉行的「地鎮祭作奠基物」,埋於塔下。
至於日軍紀念陣亡將士的「忠靈塔」,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鄺智文表示,「忠靈塔」不時被指為紀念於香港戰役陣亡的日軍,但此說法與相關檔案資料有出入,他指文獻顯示,「忠靈塔」紀念的陣亡官兵,涵蓋第二次中日戰爭以至太平洋戰爭期間陣亡的日軍,人數遠較香港陣亡的日軍為多,故「忠靈塔」的規模甚大,原來計劃興建80米高,建成後將會是當時東亞地區最大型地標。
當時經費100萬日圓 港商「認捐」
浸大研究項目「香港空間史研究計劃」顯示,自上世紀初日俄戰爭以來,日本政府於亞洲各地興建「忠靈塔」紀念陣亡官兵,文獻顯示1942年,日軍駐廣東第23軍參謀長栗林忠道少將與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向陸軍省申請興建「一座大忠靈塔」,以紀念「白耶士灣(大亞灣)上陸(即1938年廣州戰役)以來南支各作戰地的陸海軍陣亡者(包括中南半島入侵作戰)」,經費為100萬日圓,部分需向香港商界「募捐」,但該塔在戰爭結束前仍未完成。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