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內地家長多求宿 南區校「轉介服務」招徠
【明報專訊】本港適齡學童人口面臨結構性下跌,教育局早前又提出調高中學開班人數門檻,學界紛紛嘗試開拓生源。第二屆「(大灣區)香港一條龍學校教育展」昨起一連3天在亞博館舉辦,逾220間學校參展,首日逾1.4萬人進場,參觀者多屬希望來港就讀的內地生及其家人,不少參展學校以「近口岸」甚至「轉介住宿」招徠。談及內地家長查詢關切,有校長稱不少內地家長最關注學校是否提供宿舍,並希望校方有英文教學助「追落後」,但不擔心孩子不懂廣東話。
220校參展 1.4萬人進場
主辦單位預料3天會有4萬人入場。明愛莊月明中學去年亦有參展,今年收穫頗豐,副校長蔡起銘向本報表示,展覽開鑼到午飯後時間已收到約80份學生資料,預計當中九成屬內地生。他稱展覽有助內地生認識港校和表達需求,並提到最多人關注學校位置、是否有住宿,「如無住宿,現實上好多都做不到(來讀書)」。
本報記者現場觀察發現,不少參展中小學會註明與口岸距離和交通時間,例如部分位於沙田、天水圍和元朗的學校,會在攤位前張貼乘搭巴士或港鐵往返學校和口岸的最快路線,還有南區學校標明「轉介住宿」招徠。
多校攤位列口岸距離交通
九龍城區的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昨日首次參展,冀招收小學生,副校長黃志敏向本報指出,學校位於黃埔,距口岸相對遠,因此暫不收跨境生,主要考慮已在港居住、有居留權的內地家庭子女,昨日收到約20名家長諮詢。他說內地家長最關心的是英文教學,會查詢校方是否提供課後支援如英文補習等,甚至有家長問及有否為新移民專設的語言班,但較少問及廣東話教學。黃補充,相信讀小學的同學學習能力足夠,舉例去年有約40名內地來港的插班生,當中半數完全不懂廣東話,但他們到校學習3個月後,基本廣東話已能流暢溝通。
「關注英文教學 少問粵語」
被問到參展能否幫到學校收生,蔡起銘笑稱現時要「調轉來看」,學校招生已是一個雙向選擇,學校無法容納全部申請者,會再做面試或更詳細的篩選。黃志敏則透露,學校小一至小六的插班額本就接近滿額,今年度其實並未設置明確招生目標,校方冀參展能讓更多內地朋友認識學校,「未雨綢繆」開拓新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