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收緊政策及生活費高 抵加留學華生人數趨下降

[2025.09.16] 發表
辛力加理工學院為入學新生提供各種入學服務。(明報記者攝)

【明報專訊】自2023年至今年上半年,抵加中國留學生人數呈下降趨勢。有中國留學生稱聯邦政府近期收緊移民政策以及生活成本高昂,使得許多在加讀書中國留學生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疫前赴加讀書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平均每年在8萬人以上,穩居加拿大最多留學生來源國,疫情及以後則大幅下降。聯邦移民部數據,從2017年到2019年,移民部發給中國公民的學習許可簽證數量分別為82685個、84975和84140個,從2020年至今,平均每年簽發的學習許可數量為5萬多:57695個(2020年)、55735個(2021年)、51600個(2022年)、58055個(2023年)、56280個(2024年)和14940個(今年1到6月)。

與中國大陸情況相反,移民部簽發給香港居民的學習許可則出現相反情況,疫前平均每年2千多個,疫後有增長趨向:2490個(2019年)、2600個(2020年)、6335個(2021年)、9525個(2022)、7860個(2023)、5345個(2024年)和1275個(今年1到6月)。

約克大學中國學生會上周末舉行新生歡迎會,學生會主席韓熙媛說,「疫情前入讀約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每年都有五、六百人,這兩年減少到二、三百人,主要是受到政府限制國際留學生政策的影響。我們每年都會為中國學生舉行迎新會,讓他們盡快適應加拿大新生活」。

一家主要為中國留學生提供考研深造服務的華人公司表示,「聯邦政府去年推出的限制留學生政策對我們的業務有影響,許多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面臨不確定性,想拿到移民身分留下來變得很難」。

約克大學大三學生周鈺恆說,「我高中就來加讀書,當時選擇加拿大一個重要因素是畢業後能移民,沒想到是這兩年加國對我們留學生的政策明顯變差,我算幸運的,明年畢業後執行老政策,更容易拿到工簽,但去年和今年入學的留學生則趕上新政策,不僅工簽難拿,而且有好多限制。另一個挑戰是,這兩年物價飛漲,生活成本非常高,像我現在租住的1居室單位,每月租金已漲到2500元。我不得不利用業餘時間打工貼補生活」。

中國留學生較多的辛力加理工學院,新學期開學看到許多華人新面孔。一位來自北京的男生說,「我目前正在讀英語,語言通過後,我準備攻讀動漫專業。對於畢業後是否留下,現在考慮為時過早。不過我選擇加拿大並不是為了拿身分,將來畢業後哪裡有機會有發展,就去哪裡」。

另一名攻讀會計專業的三年級女生說,「我剛來加拿大時各方面都很好,學費相對便宜,生活宜居,現在則變了,限制留學生政策,今年學費又漲了1000加元。我明年將畢業,首選還是希望拿到移民身分留下來,但你看就業狀況這麼差,很難找到專業工作。現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Alex Wu, Local Journalism Initiative Reporter

更多要聞一
申助學金醫療福利等將更便捷
【明報專訊】阿爾伯達省政府周一宣布,該省發行的駕駛執照和身分證件,將新增「加拿大公民身分標識」。 阿省省長戴思敏(Danielle S... 詳情
訪中日歸來將赴渥京會晤總理
【明報專訊】沙省省長莫耶在上周到中國和日本後,本周將啟程前往首都渥太華,與總理卡尼會面。他倡議加拿大更多與中國交往。 莫耶上周六從中國... 詳情
面對聯邦保守黨國會議員質詢
【明報專訊】就在聯邦運輸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在國會就卑詩省渡輪公司(BC Ferries)計劃從中國一家國有造船... 詳情
今春大選雖現虛假信息 官方認為對結果沒影響
【明報專訊】今年春季舉行的聯邦大選期間,出現了一些虛假信息和錯誤信息的情況,有[象表明,有人試圖干預加拿大的民主進程。但加拿大選舉事務處卻表... 詳情
兩匪一日內5度連環暴力施襲 鐵鎚扑死長者 12歲童控謀殺
【明報專訊】多倫多市中心一日發生5宗針對無家可歸和長者的暴力案件,其中1名受害者傷重不治。警方拘捕2名歹徒,其中1人只有12歲,二人都面對二...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