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廈商場天眼研駁警系統 初步料採自願模式 人面識別最快年底試行
【明報專訊】警方計劃今年起將運輸署、房屋署、康文署和港鐵等政府部門或機構的閉路電視,接駁至銳眼計劃系統內,最快2至3年內完成。警方亦會研究把私人擁有且拍攝公眾地方的閉路電視整合至系統,例如商廈、商場和工廈,初步相信採自願模式。警方行動部總督察梁彥文冀能「拆牆鬆綁」,省卻昔日逐一到不同部門或機構「搵鏡」過程,加快調查。警方另正研究人面識別技術的合規應用,最快今年底在計劃系統內試行此功能。
限拍公眾地方鏡頭 盼省「搵鏡」時間
警方在日前記者會透露,正與相關部門或機構溝通,將其閉路電視影像接駁至銳眼計劃系統。梁彥文稱,昔日調查「痛點」之一在於閉路電視屬不同部門或機構,但人口失蹤或其他嚴重罪案「永遠一分鐘都嫌多」,舉例今年3月一名80歲患腦退化症的婆婆失蹤,警員需大量翻查涉案一帶閉路電視,包括房署大廈、商場及港鐵等,最終一天內確定事主行蹤,期望日後由接報當刻即可在系統「睇鏡」和「搵鏡」。
行動部高級警司梁銘亮稱,由於涉及接駁新舊款閉路電視,需升級或添置裝置;而部分影像並無接駁到中央系統,警員需逐一到指定地點接駁至銳眼系統,增加工序。至於升級鏡頭等成本將由相關部門抑或警方承擔,梁稱不會「一刀切」,將與部門或機構商討。至於銳眼計劃安裝成本,他稱涉及敏感資訊,不便公開。
稱倘拍私人地方會「數碼屏蔽」
警方透露,會研究把商場、工廈及商廈等私人擁有的閉路電視,若拍攝到公眾地方而影像合適,可將之整合至系統。被問會否涵蓋私樓、停車場甚至商舖,而合作屬自願抑或立法強制,梁銘亮稱將就執行細節、技術及私隱問題與商業機構討論,持開放態度,目前處於初步展望,相信日後採取自願模式。
梁彥文強調,整個計劃的推行符合私隱條例及其他相關法例,包括警方設內部操作指引和程序;按私隱公署建議,在閉路電視旁張貼告示;若無可避免拍攝到私人地方,會以「數碼屏蔽」技術把影像模糊化處理;閉路電視影像由錄影起計不多於31日後自動刪除,除非呈堂或有調查需要,才會以既定程序錄製和保存。
人面識別準繩度逾九成
另外,警方最快今年底在銳眼系統試行人面識別技術,把可疑或失蹤人口的特徵輸入系統,取代肉眼「爭分奪秒」翻查閉路電視影像;而部分閉路電視亦設人面識別功能,日後啟用時,若涉案人物經過相關鏡頭,就可通知控制中心跟進。梁銘亮稱參考外國經驗,該技術準繩度逾九成。至於由人面識別技術分析資料的儲存期限,他說參考外國經驗,一般會保留逾半年,涉案資料儲存期限則更長。
已裝逾3000天眼 破351案拘628人
銳眼計劃自去年展開,截至周三(23日)已安裝3162支閉路電視,料2027年全港累計安裝不少於1.5萬支。截至上月該計劃已助偵破351宗案件,拘捕628人,其中56宗屬兇殺、行劫及爆竊等嚴重罪案。警方表示,其中3宗兇殺案於接報後8小時內偵破;並於數小時內掌握另一宗兇殺案及一宗誤殺案的疑兇身分,且在約一日內拘捕疑兇。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