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國際標準反哺 消費迎「品質革命」
美國挑起關稅戰後,商務部不斷為中國的外貿企業拓寬外貿轉內銷渠道,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萬喆指出,商務部推動外貿產品拓內銷的決策,是應對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的主動佈局,通過供給方改革激活內需潛力,促進消費、收入增長,還可進一步穩定就業。
「央視新聞」報道,萬喆指出,為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的外貿產能尋找新出口,亦與產業鏈區風險的戰略目標高度契合。當外貿企業將國際市場標準反哺國內,當零售渠道用數碼化能力重構產銷關係,中國消費市場或將「迎來一場深刻的品質革命」。這不僅是對冲外部風險的應急策,更是構建自主可控供應鏈體系的必經之路。
外貿企業轉向國內市場或有不少挑戰,包括市場認知不足、銷售渠道不暢、品牌建設相對滯後、價格體系問題。萬喆表示,有些地方產業帶集體轉內銷後,肯定會暴露出產能集中釋放的「價格踩踏」風險。
轉內銷挑戰多 倡推政策降成本
就解決方案,萬喆稱首要調整產品的設計、營銷策略,以滿足國內需求。其次要拓展銷售渠道,利用電商平台、線下商超、專業市場等渠道進入國內市場。第三是標準銜接與認證,企業要積極與國內標準的認證機構合作,確保符合國內要求;政府和行業協會要積極提供技術支持和政策引導,降低企業的轉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