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祖墀:中國迎AI黃金年代 京學者:要顧大眾生存
【明報專訊】中國近年推進企業「出海」到外地擴展,昨出席港大中國商業學院「2025未來趨勢論壇」的高風諮詢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謝祖墀稱,目前中國人工智能(AI)發展潛力仍未發揮,大、小型人工智能模型仍有空間與應用場景,如金融、汽車或家電等「接合」,相信未來國內外均有無數創業機會。他形容現在是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黃金時代」,籲企業要有全球化目光把握機遇。
謝祖墀又說關稅戰對中國企業發展國內市場或到中東、東盟等地都有機遇,「現在只有美國鎖國,其他國家基本上不可能把中國擋出去」。
數據網上開源 指貿戰影響不大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BAAI)副院長林礸堿Q日亦有出席論壇,她稱由於近年不少用於AI模型訓練的數據於網上開源,中美貿易戰對AI發展暫無明顯負面影響,惟憂慮未來美國會採取措施進一步限制,例如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建立和維護的癌症數據庫「SEER」,最近中國用戶被禁止瀏覽、無法再接觸過往是公共的數據,對基於SEER數據做研究和發表國際論文的學術界人員而言,會有較大影響。
對於AI發展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如何平衡,林礸婸{為需以整個社會的角度考慮,例如研發AI的企業當然希望產品大賣,但從國家層面要考慮的不僅是一部分人的問題,而是普羅大眾。她說,根據國家統計局2023年數據,國內約有6億多人月入在3000元人民幣以下;政府積極推動AI、機械人等技術快速發展之餘,也要考慮當更多普羅大眾的工作被取代,如何維持他們的生存空間,強調「科技的目的不是替代人類,而是首先解決人類不擅長解決的問題」。
(關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