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捐款撥共享基金惹起爭議 促學校救人先自救反對強執行
【明報專訊】多倫多公校教育局(TDSB)正在討論,學生家長捐款應否把小部分作為教育局可自由撥調的經費。部分家長對於此共享募款表示激烈反對。
教委會主席尼坦.尚(Neethan Shan)點出核心問題,癥結在於省級教育撥款不足,迫使愈來愈多學校為基本需求募款。這場辯論終究反映出公共教育資源分配的深層矛盾。關於學校是否應提撥小部分募款資助其他學校的提案,已成為爭議性議題,TDSB將於周三討論後表決。
指資源未有效運用
教育局職員建議提撥1%募款(比例或會調整);若通過,這將創加拿大先例,強制要求各校貢獻部分募款至共享基金。部分家長批評此舉將增加行政成本,導致捐款意願降低。
職業是軟體工程師、育有4名子女的父親吳傑森(Jason Ng)表示,雖認同互助理念,但反對強制執行,認為這不是資源的有效運用。他表示,若實施強制共享,將改捐實物而非現金。捐款人希望自主決定金錢用途,剝奪選擇權只會降低捐款意願。
2023年TDSB的問卷調查顯示,323份回覆中54%支持設立共同基金,但60%認為應採自願捐贈,僅30%支持強制執行,另有10%無意見。
有自籌69萬 有僅得2957元
最新數據顯示,2022/23學年TDSB各校自籌資金總計3,500萬元(含募款、外部慈善金、校外教學費等),但分布極度不均;例如埃托比科克藝術中學(Etobicoke School of the Arts)自籌69萬元,而謝帕德公立小學(Sheppard Public School)僅募得2,957元。基拉.奇昂(Kiera Chion)的孩子就讀的學校位於多倫多奧克伍德村(Oakwood Village)。該校年度園遊會是一場豪華盛事,企業贊助商慷慨解囊,換取活動日的品牌曝光機會。現場有充氣城堡供孩子玩樂,有時當地房屋中介還會贊助雪糕車免費派發凍飲。這場為期一天的活動往往能籌集超過2.5萬元。
正方稱有集體責任伸援手
這些資金用途廣泛,支付8年級畢業旅行、支援「科學家走進校園」計劃、資助學業成就輔導計劃,甚至為體育賽事購置印有校徽的帳篷。這所學校位於快速中產階級化的社區,家長人脈廣闊,募款能力較貧困社區學校無法企及的優勢。
奇昂支持將校務委員會募得的部分款項用於協助其他學校,此刻有集體責任,要為周遭所有人伸出援手。大學講師、8年級雙胞胎的母親阿芙莎內.沙薩瓦爾(Afsaneh Shahsavar)反對強制共享,各校本身就有經濟困難的家庭,募款應優先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