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減美國電影進口 馬逢國:港有自己政策
【明報專訊】中美關稅戰持續,國家電影局日前稱將遵循市場規律及尊重觀眾選擇,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香港電影發展局前主席、選委界議員馬逢國稱美國電影受內地觀眾歡迎,但國家利益當前,即使選擇減少,相信仍可理解措施,期望盡快解決關稅戰,中美恢復正常交往。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稱受新冠疫情影響,內地票房不論產地都未恢復至疫前水平,至於關稅戰會否帶動港產片票房在內地上升,他稱仍需視乎關稅戰後續情况。
田啟文:暫難料港產片影響
根據內地電影網站「貓眼電影」數據,去年有30多部美國電影在內地上映。田啟文稱,目前海外進口內地電影,由「中影股份」及「華夏電影發行」兩間發行商負責,由於年均限制約40多部,發行商會視乎市場反應選擇外國電影,經國家電影局審查後上映。他稱,疫情前以迪士尼、漫威(Marvel)及《職業特工隊》系列等海外電影較受歡迎,惟疫後全球經濟復蘇慢,連同海外電影在內,內地電影業與全球一樣未恢復至疫前水平。
翻查「貓眼電影」,去年在內地上映的美國電影《哥斯拉×金剛:新帝國》錄得約9.6億元人民幣票房,成為唯一打進十大票房美國電影;至於2019年美國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則錄得約42.5億元人民幣票房,排第三。田啟文稱,內地電影在內地市場有「絕對優勢」,觀眾大都入場支持,料反制措施對內地電影業影響不大。
馬逢國認為內地減少進口荷李活電影屬「互相出招」,期望打擊美方,同時考慮到對內地民生及經濟影響最少。至於香港會否跟隨內地減少美國電影進口,而內地減少進口美國電影後,內地觀眾會否因此來港觀看美國電影?馬逢國稱,香港本身有自己政策,若內地觀眾來港觀看美國電影不足為奇,但並非反制措施主要目的,香港不應認為可從中獲好處。他期望內地減少進口美國電影只是短期措施,盡快結束貿易戰,恢復中美包括在文化方面的交流。
明報記者
(關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