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理大行動 周一鳴:以青年身心為重 稱拘捕首務安排求醫 籲思考誰「幕後推手」
【明報專訊】新任警務處長周一鳴上周履新提到首要工作是維護國安,提到有人嘗試以文化藝術及媒體煽動他人。被問執行國安法會否對國際藝術交流造成寒蟬效應,他稱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很多藝人知悉「紅線」,亦有創作自由,且本地及外地訪客仍享受盛事,反映國安法對創作無影響。他強調國安法非洪水猛獸,很多西方國家均有訂立,只是有人嘗試污衊本港國安法並認為不應立法,猶如「把家中門窗拆掉」,會繼續危害本港安全。曾處理理大衝突的他又認為,不可標籤當時被捕的青年,反需思考誰是最惡毒的幕後推手,令他們失去理性判斷。
明報記者 施晉宇
稱國安無礙創作 大眾意識需加強
周一鳴接受本報訪問表示,國安法與其他法例無分別,兇殺同屬嚴重罪行,只是國安法屬「重中之中」,而由於大多市民認知停留於調查工作,日後要加強大眾對國安20個重點領域的意識,例如經濟安全及網絡安全。對於剛卸任警務處長的蕭澤頤被美國制裁,他強調「嗤之以鼻」,日後會繼續加強情報蒐集及主導工作。
日日接觸青年 「被捕後哭,不知為何參與」
52歲的周一鳴1995年加入警隊任職見習督察,2019年反修例事件期間出任西九龍總區副指揮官,處理理大警民衝突,其後3年間連升3級,由助理處長晉升至副處長。他憶述,當時每日接觸到年輕人,很多均受朋輩影響,被捕後第一件事是哭、稱完全不知為何參與。他說,當時理大情G極惡劣,校園頹垣敗瓦、衛生差,無食物和水,故提醒警員小心處理,「拘捕與否不是重點,重點是身心健康」,拘捕後首要是安排年輕人看醫生。
反修例事件至今近6年,部分被捕者未被起訴。對於坊間建議加快檢控程序讓社會復常,周一鳴強調「犯法就是犯法」,不能僅針對某案件或某事件要求是否續查,每宗案件有獨特性,問題在於有否證據,原則是「依法依規處理」,除非有案件指明,否則不存在追溯期限。他稱相信社會有目共睹,警隊花很多資源及心機提升青年守法意識和協助被捕人重投社會。
斥2019不少遊行「掛羊頭賣狗肉」
被問到日後審批遊行集會準則,他認為現時社會看似平靜,但「暗湧處處」,要防範有人伺機「搞事」,又稱不評論遊行集會是否唯一表達方式,審批不存在收緊或寬鬆與否,一如以往視乎活動性質、路線、申請人原意有否構成公眾安全風險、若有風險時主辦機構能否解決等因素評估。他形容2019年不少遊行集會「掛羊頭賣狗肉」,相信「大眾眼睛雪亮,歷史亦足以反映」,「搞事分子」藉此襲擊警方或破壞社會的情G比比皆是。
AI加快疏導人流 智慧警政紓財赤
推動「智慧警政」是他另一工作重點。警方在上月七欖賽事測試公共安全管理系統,以人工智能分析園區閉路電視影像。曾任跨部門演練小組執行長的周一鳴稱,獲悉人流及車流資訊後盡快疏導,「避免像雪球般愈滾愈大才處理」。一連3日共有近4.5萬人次瀏覽及使用「離場易」網上平台,他稱到場人士掌握資訊,有助分散至人流較少的出口及車站,認為測試成功,會看看有否方法改善系統。
為紓緩財赤,今年《財政預算案》要求政府部門削減開支,2025/26年度節省政府經常開支幅度由1%增至2%,並延續兩年至2027/28。周一鳴稱警隊作為政府最大部門,一向檢視可否精簡工序或提高工作效率,在不影響服務下做到「本小利大(do more with less)」。他稱日後會善用無人機或機械人推動智慧警政,靈活調配資源人手,又稱其他政府部門採用好的科技程式或技術,若警隊與之互相協調合作,相信效果或相得益彰。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