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偽鈔戰罪證捐粵
在港偽造法幣 學者:損華金融「以戰養戰」
【明報專訊】日本近代史學者松野誠也昨(25日)向廣東省檔案館捐贈一批有關侵華日軍在華南地區活動的日文檔案史料,其中包括日軍在香港大批量偽造國民政府法幣的相關文件,這是日本對華「偽鈔戰」的日文原始罪證在中國首次出現。
「央視新聞」報道,日軍製造偽鈔的證據包括昭和17年(1942年)8月「陸軍省次官就法幣印刷交付致支那派遣軍總參謀長的電報」等,記錄了日本陸軍省與侵華日軍相關部門關於在香港大批量偽造國民政府法幣的計劃,詳細記錄了偽造法幣的數量、地點、過程、分贓流向、使用規定等信息。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肖自力表示,這批檔案史料具有重要研究價值。他說,侵華日軍對華金融戰對當時中國的經濟和金融秩序造成極大危害,偽鈔大量投放造成通貨膨脹,從中國大量套取戰略物資、外匯等等,達到「以戰養戰」野心。
日學者捐史料 表以史為鑑和平心願
松野誠也本次還捐贈了入侵廣東的日軍第104師團相冊,描述了日軍在廣東惠東鹽灶背村設置帳篷收容傷員、軍官在鄉間發表講話等「出征亞熱帶」的場景。松野誠也在捐贈儀式上接受館長李軍曉為其頒發捐贈證書,又分享二戰期間「偽鈔戰」、「毒氣戰」等「秘密戰」相關歷史和研究心得,表達以史為鑑的和平心願。
廣東省博物館表示,為紀念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廣東省博物館今年1月起向全球徵集與華南地區抗戰及海外華人華僑支援抗戰相關的檔案文物史料,這批日文檔案史料是海外徵集工作的又一成效。
松野誠也是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專注從檔案中發掘曾被日本當局在戰爭失利後試圖掩蓋的歷史,他去年出版的《陸軍登戶研究所關係資料》揭秘二戰期間日軍「秘密戰」的歷史,其中包括日本將從香港掠奪的法幣印刷設備、紙張等運送至登戶研究所製造偽鈔用於侵華浙贛戰役的命令批文。他也曾多次向中國捐贈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細菌戰有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