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太空領域同陷困 波音獲華府注強心針
波音近年備受質量和生產線問題困擾,今次奪得第六代戰鬥機合約,被視為華府向其送上的一支強心針。
波音近年在軍事、民用領域都陷入空前困境。先是2018、2019年接連兩宗737 MAX客機空難造成近350人罹難,到去年1月發生飛機艙門空中脫落意外,觸發外界對波音質量的信心危機。波音去年有機械師因合約糾紛罷工近兩個月,導致飛機交付嚴重滯後,被歐洲空巴搶佔市場份額。波音試圖打入太空市場也受挫折,其「星際客機」太空船去年載人上太空,卻因安全風險被迫空載回航,令兩名太空人隔8個月才由馬斯克的SpaceX太空船接返地球。
軍事業務方面,波音在應付空中加油機、無人機和訓練機生產合約上表現不濟,KC-46空中加油機計劃近年超支70億美元,升級兩架「空軍一號」的定價合約造成20億美元損失。今年1月波音公布年度業績虧損118億美元,是2020年以來最差。
今次波音奪得美軍六代機合約,單是工程和生產研發合約已價值超過200億美元,還將涉及未來數十年數千億美元計訂單,將大大改善公司營運環境。
扭轉洛歇馬丁獨霸戰機市場
波音的勝出,也代表洛歇馬丁從1990年代開始獨霸F-22和F-35第5代戰機市場30多年的局面遭扭轉。它被指延遲更新戰機惹國防部不滿,早前還失落競逐海軍航母專用六代機的合約。消息公布後,波音股價急升逾3%,洛歇馬丁急跌近6%。
(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