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6再試飛 3引擎全開
進度超五代機殲-20 分析料測試最高速
【明報專訊】時隔3個月,被外界稱「銀杏葉」的中國第六代隱形戰機「殲-36」周一(17日)在四川成都第二次試飛。相比去年底首飛,「銀杏葉」收起起落架,展示3台引擎動力全開、加力燃燒的狀態,代表或已開始測試最高飛行速度等航速指標。
從內地社交媒體傳出的「殲-36」試飛照片顯示,該機3台引擎動力全開、加力燃燒。美防務網媒「戰區」(The War Zone)報道稱,「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獨特場景,因這款新型戰鬥機的3引擎佈局在傳統意義上的戰術噴氣式飛機中是非常奇特的」。不過照片上殲-36的3引擎動力齊開、兩側翼尖的舵翼同時大幅張開,顯得有些不協調,前者表明殲-36需盡快提速,而後者則不是因嘗試轉彎,更似在增加阻力。這種相互矛盾的做法也引起質疑,「戰區」報道中提到,網上照片有可能經修改、偽造。「雖然存在這樣的可能性,但這些圖像看起來是真實的,與我們在這種新型戰機首次試飛中看到的類似圖像一致。」
美媒:機組座位可能並列
報道稱,最新出現的殲-36側面照可更好觀察該機獨特的背部進氣口、座艙蓋。照片顯示,該機座艙蓋與前機身頂部線條融合,因此「這架飛機採用並列機組座位的可能性仍然很大,特別是考慮到它機頭部分非常寬」。
殲-36第二次試飛,與首飛間隔僅兩個多月。相比之下,公開資料顯示,殲-20首飛和第二次試飛之間相隔3個多月。有觀察人士指,由此可見殲-36技術難度雖然更大、也沒可參考的對象,但受益中國航空工業近年技術積累,其進度反而比殲-20更快。
過去幾代主戰機型基本都採用單引擎或雙引擎,幾乎沒採用3引擎構型的戰機。內地軍事公眾號「大伊萬頻道」刊文表示,這讓新一代作戰平台在動力系統的選擇上,愈來愈像轟炸機。
文章解釋稱,六代機的重量、最大起飛重量顯著提升,航空引擎的升級卻未隨之跟上,成為新一代作戰平台研發上最大「攔路虎」。所以六代機的動力組選擇,使用雙引擎已難以滿足需要,而新航空引擎又未能研發。經性能權衡後,自然選擇使用3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