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認可境外機構亦可閱 認外泄風險訂雙邊協議
【明報專訊】為支援跨境醫療需求,醫衛局擬修例賦權電子健康紀錄專員,認可符合指明要求的境外醫護提供者可在市民使用服務並授權下上載及查閱醫健通紀錄。醫衛局副秘書長許澤森強調,境外機構不能下載醫健通資料,當局亦有權適時撤銷認可,惟承認面對境外資料外泄風險「不可能用(本港)法例懲處」,將制定雙邊協議並依賴內地機關執法。
修例亦建議,賦權專員在信納某非香港公共健康紀錄系統符合指定要求下,可認可該系統連接醫健通並施加條件。
醫健通去年7月新增「跨境健康紀錄」及「個人資料夾」功能,容許長者於指定大灣區醫療機構使用醫療券時,提前申請過往3年電子健康紀錄副本。系統核實長者授權後會經程式發放二維碼,機構掃讀二維碼便可瀏覽電子健康紀錄。用戶亦可將求醫紀錄以照片形式上傳醫健通。許澤森稱全港現有6000多名長者使用上述功能,惟過往做法不便用戶,舉例用戶較難上載高解像照片,令診症不夠完整。他形容,修例後認可機構能像「收發速遞」般,經授權後直接於系統上載及查閱醫健通資料。
未有確切名單 認可灣區機構暫較可行
他續稱,醫健通資料只會在用戶診症時開放,診症後機構關掉視窗便不能重開,更保障私隱。用家亦毋須逐次授權,「不過假設你去完深圳醫院,覺得之後唔會再去,你搭緊車返薇銋磥w經可以取消(授權)」。
至於認可名單,許稱未有確切內容,提到得悉內地正建立類似醫健通的平台,惟成熟度「仲距離一大段」,認為現階段認可大灣區機構更可行。他稱名單亦可新增大灣區外醫療機構,當局會審視其監管資料能力和系統能否跟醫健通順利對接,確保資料不會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