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撐禁美企投標項目 稱讓美國人失業有意思
【明報專訊】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查閱數據發現,過去兩年多倫多市府10%的市政項目外包合同由美國公司獲得,總值2.1億元。為了反擊特朗普關稅,市府已提出議案將價值低於35.3萬元的市政項目只給加拿大企業,並將美國公司排除在未來所有市政合同之外。
成本或增 但稅收留在加國
CBC調查發現,過去兩年多倫多市外判的市政項目合同總值32億元,其中10%給了美國的企業。雖然這些合同只佔較小部分,但多倫多市長鄒至蕙提出的排除美國公司議案引起關注。Munk全球事務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費根(Drew Fagan)說:「之所以引起關注,因為從規模看,多倫多是加拿大第六大政府,僅次於聯邦政府和4個省級政府」。
麥馬士打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柯林曼(Colin Mang)表示,此舉將對美加貿易戰產生象徵意義和經濟影響,「這將使美國人失去生意,失去工作」。儘管多倫多市的絕大部分外包項目都是由加拿大公司獲得,CBC報道佔比84%,但禁止美國公司投標將對該市一些最大的建築或工程項目合同產生重大影響,「如果不能開拓國際市場,該市的成本可能會增加,但最終稅收會留在加拿大,所以這是一件好事」。
安省政府已禁止美國的公司企業參與省府項目的招標。
本月6日鄒至蕙宣佈類似措施,禁止美國公司參加35.3萬元以下市政項目的招標。CBC分析發現,過去兩年給予美國公司的76份合同中,有18份金額低於35.3萬元,總值僅300萬元。
鄒至蕙市長新聞秘書Zeus Eden表示,市府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哪些公司被認定為美國企業,「美國供應商通常是指在美國長期開展活動的供應商、製造商或分銷商,其總部或主要營業地點在美國,或在參與競標時至少有70%的僱員在美國」。
柯林曼還表示,如果多倫多將合同限制給加拿大的公司,將給這座城市甚至整個加拿大帶來許多經濟利益,「當地企業會重啟招聘,從而帶動加拿大的經濟發展」。
鄒至蕙提案將在本周三市府行政委員會討論,下周遞交市議會表決。
Alex Wu, Local Journalism Initiative Rep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