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學STEAM:污水除臭殺菌 最後流入維港
【明報專訊】渠務署機電工程師潘兆和(David)帶我們參觀污水處理廠二級生物處理工序的曝氣池,他說每當孩子看到曝氣池啡色的污水,都會說內有大小便,其實污水早在首個基本處理工序中,已去除大小便等6毫米或以上的固體廢物,因此,曝氣池處理的污水內並無大小便,污水處理廠也不臭。
渠蓋擋臭味
跟着David從沙田污水處理資訊中心走到曝氣池及最後沉澱池,一路上並無臭味,這與廠內除味措施有關。污水處理廠會覆蓋可能散發氣味的渠道、水池和水缸,例如在初級沉澱池蓋上綠色蓋。David解釋,初級沉澱池是污水處理廠最臭的部分,污水最忌靜止,因靜止會產生沼氣,沼氣含有甲烷及硫化氫等氣體。甲烷無色無味但會令人窒息,硫化氫則會釋出如臭蛋般的臭味,人吸入硫化氫會中毒,嚴重可致死亡,故廠內用蓋阻隔臭味,同時抽走氣體。
污水處理廠也在初級沉澱池等位置安裝除味系統,David說除味系統主要對付硫化氫,包括使用活性碳吸附硫化氫,設生物過濾器由微生物將硫化氫消化掉,以及加入化學物抑制硫化氫產生。
紫外光滅大腸桿菌
現時沙田污水處理廠有22個曝氣池,污水在曝氣池逗留約9小時,讓池內的微生物消化及分解污染物。曝氣池不斷於水內提供氧氣予微生物存活工作,池內的污水因而浮出氣泡。隨後,污水進入最後沉澱池,水裏的微生物沉澱約4至6小時後,污水就會流走,並接受紫外光消毒,以滅除水內的大腸桿菌。
沙田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後,污水會跨越新界及九龍,透過「吐露港經處理排放水輸送計劃」輸送至維多利亞港。已處理的污水經吐露港輸水隧道,流往黃大仙啟德河,最後進入維港。
■知多點
元朗淨水設施新技術
現時生物處理需分設不同曝氣池水缸,提供不同含量的氧氣,讓相應微生物工作,分解污染物。元朗淨水設施預計2027年完工,將使用「好氧顆粒污泥技術」,以顆粒污泥取代曝氣池。渠務署污水工程部工程師鄭澤奮說,一粒顆粒污泥分成「好氧區」、「缺氧區」及「厭氧區」3層,需要不同含氧量的微生物會進入相應區域分解污染物,一次過處理現時曝氣池各水缸的生物處理工序,可節省空間及能源。
■價值觀
安全為上
員工到初級沉澱池工作前,會用機械人、水泵和高壓射水清潔乾淨沉澱池,確保硫化氫指數等顯示安全,沒有任何氣體及物體,才讓員工進池工作。
文:方綺婷
圖:馮凱鍵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學堂 第3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