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風「穩外資」 商務部:磁吸力將更強
認外資轉移 偕發改委推《行動方案》年底前見效
【明報專訊】主題為「穩外資」的國務院政策吹風會昨日舉行,商務部官員介紹《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內容,強調《行動方案》各項政策措施要於2025年底前落地見效,充分表明中國政府「大力吸引外資的信心和決心」;商務部承認出現外資轉移情况,但稱隨着新出台的外資政策見效,中國市場將有更強「磁吸力」。
在中美貿易戰持續、中歐貿易摩擦加劇的大背景下,如何「穩外資」成為今年中國政府提振經濟的重要一環。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市監總局等部門官員昨出席吹風會,介紹做好2025年穩外資工作有關情况。
擴領域開放 撤貸款限制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在吹風會上介紹,國務院辦公廳前天公布商務部、國家發改委《行動方案》,提出擴大電訊、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取消外商投資性公司使用境內貸款限制,為跨國公司在華投資設立總部型機構提供便利,引導更多優質外資長期投資中國上市公司,支持外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等措施(見表)。
凌激表示,按照國務院部署,商務部近期還將在全國範圍開展「服務保障外企」工作,各級「外資專班」上門走訪外企,現場了解訴求,推動解決問題,「如果現場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請地方逐級上報協調,切實解決外資企業的合理訴求。」
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計在華投資設立的企業超過123.9萬家,實際使用外資20.6萬億元人民幣。不過,中國吸引外資當前也面臨挑戰。去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按年跌27.1%;今年1月降幅為13.4%,流入中國的外資規模(略超130億美元)創2021年以來的同期最弱。
稱汽車服裝業引資規模降
對此,凌激解釋稱,一是當前全球的FDI(國際直接投資)仍然比較低迷,特別是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其次,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等外部環境,對中國吸引外資產生的影響不可低估;最後是受國內相關產業發展變化等諸多因素影響,部分跨國公司主動調整投資佈局,例如汽車、機械、服裝等行業的引資規模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成本上升地緣政治致外資轉移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長朱冰表示,確實有部分跨國公司正調整在華投資規模和業務,包括勞動密集型企業因中國成本上升而轉移產能,部分企業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開始將一些新增的投資分散到其他國家。「總體來看,外資是有進有出、有增有減的。」朱冰強調,「隨着新出台的外資政策落地見效,中國市場對外資的『磁吸力』還會更強。」凌激也表示,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完備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持續優化的創新環境,都是引資的良好條件,「穩外資依然具備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