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國:春節成世遺
【明報專訊】還有數天便是農曆新年。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於2024年12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2年7月,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開始推動春節申遺,2023年3月正式向聯合國提交申請,同年12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將春節定為聯合國假日。經過近兩年時間,春節(Spring Festival)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中國以44個項目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或名冊,位居世界第一。
農曆新年亦是韓國、越南等國家的重要傳統節日,曾引發「春節」英文是「Chinese New Year(中國新年)」還是「Lunar New Year(農曆新年)」的爭議。這次中國申遺沒有用「Chinese New Year」字眼。
新華社引述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出,「春節」源自中國傳統曆法,正月初一是春節,是新一年的開始。「春節」申遺成功,有利於增強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強國際社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首大除夕休假 年夜飯預訂滿
央視網報道,2025年是內地首次大除夕休假的春節,多地春節旅遊產品已上架,預訂火熱。餐飲消費方面,雲南昆明很多餐廳的年夜飯預訂超出預期,10人以上大包廂一桌難求。山西太原不少知名酒店的年夜飯包廂預訂於2024年12月已超過八成,一間開業20年的老店稱年夜飯包廂已預訂一空。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國際交流與合作局負責人表示,將以申遺成功為契機,展開春節非遺宣傳,例如在2025年春節期間設「非遺賀新春?古城過大年」、「非遺館裏過大年」等活動。負責人又稱,會在全球展開「歡樂春節」活動,以新年音樂會、新春巡遊、新年家庭日、新春廟會等多種形式,展示中國形象,讓海外民眾更了解中國春節。
春節成文化輸出
「歡樂春節」為文化和旅遊部的對外文化交流品牌,據官網介紹,品牌已推出約20多年。2024年歡樂春節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舉辦「全球彩燈點亮活動」,以及在海外7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逾400場交流活動,如2024年2月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舉行花車巡遊及於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舉辦「歡樂春節」廟會等。
2025年,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於全球多國舉行「2025歡樂春節——行走的年夜飯」活動,包括菲律賓、印尼、韓國、瑞典及俄羅斯等。新華社報道,活動將推廣中國的地方菜及城市特色菜系,如展示製作年夜飯經典菜肴,邀請觀眾參與包餃子、寫揮春等,讓外國人更全面了解中國的年夜飯文化。
■休刊小啟:《公民學堂》農曆新年休刊,2月13日復刊。祝 學業進步!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