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仍佔港商六成生意 美稅率料視有無替代品
【明報專訊】中美關係近年持續升溫,甚至連帶影響本港商界。廠商會會長盧金榮強調,業界一直很重視歐美市場,至今仍佔港商逾六成生意額,舉例今年建築物料及紡織品在美國銷售額錄得升幅。他上月隨團與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會面,盧引述雙方有共識本港需繼續與歐美聯繫。對於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早前宣布上任後將向中國進口貨物進一步加徵一成關稅,盧認為視乎美國能否找到替代品,否則「未必每樣都可加到那麼多」。
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10月本港出口美國貨值錄得約256.75億元,佔??整體出口總額3930.09億元約6.5%;同期出口歐盟的貨值為223.35億元,佔整體約5.7%。特朗普上次上台時發起貿易戰,本港出口美國總值2019及2020年均錄逾14%跌幅;2021年拜登上場,出口美國總值回升逾19%。盧金榮認為,加稅能保護當地產業,但即使產業鏈返美,能源價格及人手開支高企下,成本或轉嫁消費者,故關稅幅度視乎美國能否找到替代品。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美國是全球知識產權出口最大國,前年總值錄逾1280億美元(約9984億港元)。盧金榮稱,亞洲地區在知識產權的發展較美國小,建議本港成立知識產權交易平台,相信配合日後創科發展帶來的商機。
稱東盟中產人口升 盼可「當地製當地銷」
《施政報告》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注資10億元,配合「電商易」資助範圍擴展至東盟十國。盧金榮稱,東盟是具潛力市場,當地中產人口不斷上升,除星馬泰等發展成熟國家,印尼、越南及柬埔寨消費能力亦正提高。他稱本港廠商在當地設立生產線外,亦希望發掘當地市場,做到「當地製造、當地銷售」模式,相信專項基金有助廠商拓展業務。
(經濟主力軍?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