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公民:中國千帆星座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有中國版「星鏈」之稱的「千帆星座」計劃(俗稱「G60星鏈」計劃),由垣信衛星科技公司主導,計劃2024年合共發射108顆衛星,期望到2027年覆蓋全球網絡,2030年實現由1.5萬顆衛星提供的多媒體衛星組網,為內地用戶提供廣泛、高質的通訊服務。
低軌衛星容量有限,只有約6萬顆,衛星頻率和軌道都是先到先得。目前美國SpaceX的星鏈已佔6000顆以上。中國航天馭星科技公司副總裁曹夢說:「空間的資源非常有限,人家現在把天上的軌道基本上都佔滿了。如果我們再不打(發射衛星)可能我們就沒有資源了。」
「千帆星座」由垣信衛星運營,2023年正式啟動,目標2024年內發射108顆衛星,計劃首階段將發射1296顆衛星。《上海證券報》報道,負責衛星製造的格思航天科技表示,生產一顆衛星只需1到1.5天,2024年計劃交付50到70顆衛星,此後將年產能增至270顆。
2024年內地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商業航天」,與生物製造、低空經濟並列「新增長引擎」。中國科學院士王建宇表示,「誰先將衛星送上天空,誰就能在太空中佔有一席之地。」西南證券分析認為,低軌道衛星產業的國產化率有望維持高水平,並有效推動內需。
中央電視台報道,構建低軌衛星互聯網,可瞄準下一代物聯網應用,如在沙漠、海洋等條件惡劣的野外環境,如可隨時接通網絡,就可讓工程設備和機械人巡檢取代人類的工作。央視亦稱,中國在打造自己的衛星網絡星座,就像雖然現時已有成熟的GPS定位系統,中國也要有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關鍵時刻才不會受制於人。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人造衛星的頻率及軌道屬「先到先得」。全球有不少知名衛星服務公司,包括美國富豪馬斯克旗下太空科技公司SpaceX、亞馬遜旗下Kuiper。其中SpaceX於俄軍侵烏時,曾向烏克蘭提供「星鏈」衛星網絡服務,供烏軍通訊。
〔主要學習重點:近年國家在不同領域取得的成就(太空科技)〕
■知識增益
人造衛星用途廣
人造衛星用途廣泛,包括通訊。當電視信號和電話信號發送上衛星後,衛星可立即把信號回傳地球不同位置。人造衛星亦可拍攝地球照片,助氣象學家預測天氣等,又可拍攝太陽、黑洞、暗物質等照片,助科學家更了解太陽系及宇宙。
●模擬試題
1. 指出衛星網絡的一項用途。(1分)
2. 中國發展太空科技,如何有助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解釋你的看法。(4分)
3. 「中國加強自主研發太空科技,有助維持中國的太空安全。」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這項說法。(8分)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