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之異世界:巴黎漫筆(上)

[2024.11.15] 發表
HK-United聯校骨幹成員齊聚於香港培正中學,在iGEM網頁凍結之夜及時完成使命。
我站在波德萊爾的墓雕前面,跟學生介紹他所主張的「以醜為美」。
莎士比亞書店比想像中大,主要出售英文書。門外總有人在排隊,幸而這次只等了兩分鐘。

【明報專訊】今期「異世界」不在書裏,而在巴黎。筆者任教的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四度參加「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組兩支聯校隊伍出擊。11間中學一年辛勤備戰後,師生飛到巴黎發布成果,獲一金一銀。兩年間我校參賽的3支隊伍,都由中五生林衍君(Emily)擔當隊長,見她愈益盡心督導同學,身為總指揮的我老懷安慰。能獲國際大獎,有賴一班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隊長合作無間,在此向眾友鞠躬道謝。既然有人是二訪巴黎,除帶新成員參觀必到景點,好歹要搞點新意思,我臨時動議去了一趟蒙帕納斯墓園(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這是貨真價實的「異世界」了吧?

「文哲之墓」住滿大人物

雨霧稍歇,碑林展現眼前,沒有肅殺恐怖氣氛,倒是恬靜和諧。如此地方遊人自然不多,都是慕名來找大人物串門子的。

蒙帕納斯墓園住了誰?既被譽為「文哲之墓」,起碼要提及法國哲學家兼作家沙特(Jean-Paul Sartre)與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吧。他們拉扯多年,最終長眠於此,扭曲的情愛關係變成了後人的談資;原來寫《論攝影》和《疾病的隱喻》的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和秘魯詩人巴列霍(César Vallejo)也在。發現巴列霍墓碑時,我忍不住哭了,因為〈黑色使者〉的一句「生活裏有如斯厲害的打擊……我不知道!」,多年來銘記於心。

我哭,亦因想到大人物都已入土,無論生前是多麼偉大的藝術家、將軍、作家……在這片巴黎市中心的異世界裏,留下的就只有一個個名字。他們的功績或作品若沒被記錄下來,或會被一些政權從圖書館中挖出來清理掉,到了最後,仍是落得一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我只帶學生參觀法國詩人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的墓雕(cénotaphe),足夠了。這座碑非常詭異,刻有一個被綑綁的躺臥者,以及一隻想爬到沉思者身上的巨大吸血鬼。台灣知名譯者繆詠華曾撰《長眠在巴黎:探訪八十七個偉大靈魂的亙古居所》,裏面就有詳細介紹。我告訴學生,凡事皆有學問在,願者上釣。我的責任不是什麼鬼都教他們(我懂的東西很少,怎樣教),而是盡量尋找機會,讓他們多些接觸書的異世界,若感興趣就去閱讀,以後的事自己看着辦。

名書店與舊書攤

到訪巴黎,不得不到著名的書店「打卡」——塞納河畔的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這裏遊人如鯽,幸因店內不得拍照,進去的都是尋書人。書店是漂亮,但沒有超出我的期待。在自由活動時間我為書而去,竟遇上同樣想去買書的Emily。隊長大人着我建議些好書,可惜店家選擇有限,見剛好在辦垮掉派和韓江的專題書展,應夠滿足一般讀者。我的閱讀口味有時比較刁鑽,唯有再巡一圈看看。

Emily想買卡繆(Albert Camus)的《異鄉人》,惟只得法文版,我便推薦沙特的《嘔吐》。「存在先於本質」、「他人即地獄」等文青們說得琅琅上口,我直覺這書適合她,讀着或會有所覺悟。尤其我們皆困惑於自由與虛無當中,沙特的思想或可點撥彼此。

最後我沒有消費,寧願在河岸的舊書攤隨緣尋書。這是一場在墨綠色鐵皮書箱中的半身探險,姿勢在外面看來,大概像極了癡迷於尋找魔法道具的芙莉蓮,幸好這裏沒有寶箱怪。僥倖尋到法國詩人聖瓊.佩斯(Saint-John Perse)的詩集,在香港算是非常冷門,此處只售3歐元,非常超值。不過是法文寫成,唯有當做督促自己學習語言的理由,反正明年我必定再來。

■阮文略

(中大生物化學(醫學院)哲學博士,中學生物科教師、圖書館主任。曾獲香港藝術發展獎文學新秀獎、磨鐵詩歌獎、青年文學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等,詩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於海外發表。最新詩集為《物種形成》?)

文、圖:阮文略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35期]

更多教育
見聞識玩:五嶽之首——泰山
【明報專訊】泰山是中國五大名山「五嶽」之首,是熱門的旅遊景點,遊人多,垃圾也多,需要出動機械狗協助清理呢! ■玩一玩 歷來不少皇... 詳情
見聞識玩答案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 詳情
奇趣中華:如何面對江東父老?
【明報專訊】當感到羞愧、沒有辦法面對他人的時候,可用這句俗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或愧對江東父老),這句話原是出自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 詳情
穿越古今山:筷子的學問
【明報專訊】我們從小便學習使用筷子吃飯,原來用筷子也大有學問。 用象牙筷子=亡國徵兆 據《史記》記載,筷子早在商代出現,當時稱為... 詳情
講故事:小勇者和小魔王
【明報專訊】■文:麥曉帆 冒險島上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小魔王,小勇者打算和他較量。收到小勇者的挑戰書後,小魔王立即下山,在一個小村莊和小勇...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