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地球:海膽隱身術

[2024.11.14] 發表
馬糞海膽刺較短和幼,牠們會隨便拾起貝殼或垃圾偽裝,是防禦策略。
火海膽明顯較其他海膽鮮艷奪目,藍紅組合是有劇毒的提示。
在具有長刺的海膽掩護下,共生海膽蝦就可以自由穿梭免被捕食。
紫海膽分佈在本港較淺的岩石區,遠看真的好像「煤炭屎鬼」。
科爾曼共生蝦常一對一對生活在火海膽表面。

【明報專訊】日本餐廳的海膽壽司或刺身都是較貴食材。原來「黃色一翩v並非海膽真身,而是可食用海膽(紫海膽或馬糞海膽)的生殖腺。本港海域最常見到的紫海膽,擁有粗短的尖刺,只有較大型魚類才有能力咬開牠,因此紫海膽在香港甚少天敵,有時頗多數量分佈在岩石表面,像動漫《龍貓》堛滿u煤炭屎鬼」一樣。

馬糞海膽扮「垃圾」

馬糞海膽的刺短而幼,可能自知防禦能力較弱,牠們習慣隨處拾起物件放於外殼上,像向其他海洋生物宣稱:「我係垃圾,唔好掂我。」這個方法可能對人類更搶眼,成為被捕撈的目標,牠的英文俗名是Collector Urchin,而且牠比紫海膽大隻很多,海膽膏更多,更吸引人捕捉。

共生蝦作掩護

香港有幾種擁有長刺的海膽,有長而尖又容易折斷的海刺,即使潛水員穿著厚厚的潛水衣,也可以被牠輕易插入皮膚,所以大家都會避之則吉。由於甚少天敵會吃這類海膽,有共生蝦會穿梭長刺中,以尋找最佳保護,共生蝦的外貌顏色又會盡量和長刺配合,是最佳的隱藏高手。

「我有毒,不要碰」

雖然暫時在香港未有紀錄,但火海膽(Fire Urchin)除了物理上有尖刺防護外,還利用化學上的特質,分泌有毒物以增加捕獵難度。牠亦不像其他海膽以黑色或保護色低調存在,而是採取先禮後兵之法,強烈對比的螢光藍配火紅色,讓其他海洋生物都知道牠的存在,同時警告大家「不要碰我」。科爾曼共生蝦就大模廝樣地一對一對生活在火海膽表面,幾乎完美的隱身術讓遠距離的海洋生物難以察覺,即使最終被發現,也因鮮艷的花斑警告蚋y食者眼看手勿動,食了也會中毒收場!

文:嗇色園主辦可觀中心、可銘學校

圖:嗇色園主辦可觀中心、可銘學校、網上圖片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天下 第329期]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