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層荌g「2027攻台論」 未成大選焦點議題
美國政府高官和軍方高層近年不時指控中方定下「2027年或之前準備好攻台」的時間表,但在下個美國總統任期會跨過2027年之際,台灣在今屆美國大選完全談不上是受矚目的議題。這既有可能是反映兩邊陣營都不太感受到台海危機的迫切性,也有可能是民主、共和兩黨在對華政策和對台立場上趨向一致,令台灣問題不適合用於政治攻防,惟可肯定是,台灣未來4年仍會是中美關係最核心議題。
去年三藩市「習拜會」後,有美國官員向傳媒吹風,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美方否認北京有在2027年或之前攻台的計劃,惟華府似乎未有認真看待這說法:美國中央情報局長伯恩斯、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利諾以至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今年以來續在不同場合宣稱習近平指示解放軍要在2027年或之前「準備好」入侵台灣。美國軍事新聞網站Defense News今年5月還發表文章,探討美國政界如何變得荌g於「2027攻台論」,並指許多美國專家都不同意這說法。
美國各界圍繞「2027攻台論」的討論,最主要是基於2027年是解放軍建軍百周年,北京官方也為此提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之類的論述,而且同年10月是中共二十一大,可能開啟習的第四個五年任期。
「我不認為最聰明的人們只會注視2027年。」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研究主任歐漢龍(Michael O'Hanlon)向本報表示:「這是習近平所強調的一年——給予其軍隊要在那時候擁有攻佔台灣的戰力,但這只是激勵性(hortatory)的目標,多於現實的行動計劃,而且根據我的判斷,中國不可能在那時候擁有可靠和低成本的入侵選項。(美國)與中國的對立/競爭會未來數年以至數十年上演,而非只去到2027年或之前,我認為很多人都意識到這一點。但也要說,如果習提到這年份,不要完全將之忽視,也是合理做法。」
儘管「2027攻台論」不是特朗普和賀錦麗重視的大選話題,這不代表二人幕僚不重視,尤其是特朗普陣營。
在親特朗普智庫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發表的國家安全論述結集,由「知台派」前高官葉望輝合著有關對華政策的文章中,便有專門段落討論「保護台灣免於中方可能軍事行動」。該篇文章直言,台灣是美國「戰略和象徵意義上」軍事威懾中共的關鍵議題,而根據美國優先原則,美方必須保衛作為「第一島鏈基石」的台灣,後者提供天然屏障和製造咽喉點,可有效阻止中國投射海軍力量到太平洋公海;與此同時,維護台灣安全也符合美方純交易性質的經濟利益,因其製造全球九成最先進半導體晶片,而且全球逾四成貨櫃船駛經台灣海峽。
事實上,前副助理國防部長柯伯吉等為首的一些共和黨專家或政客,也一直主張類似「放棄烏克蘭(交由歐洲承擔)來保護台灣」的論述,理由是美國軍事力量不足以同時應付兩個重大戰場。惟特朗普本人一再指控台灣一邊要求美方保護,一邊「竊取」美國半導體產業,惹來外界關注其對台真實態度。
美國對台政策的核心策略一向是面向北京和台北的「雙重威懾」:面對北京,華府一方面警告不容許以武力或強迫手段達至統一(惟美國對會否軍事介入台海軍事衝突,則採取「戰略模糊」策略),另一方面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面對台北,華府則一方面警告不容許採取客觀上有可能觸發北京暴力反應的政治舉措,另一方面保證不會為了跟北京保持良好關係而犧牲台方利益。
然而,這點在北京和台北的政治和論述變化下面對挑戰。路透社昨日新報道引述華府官員稱,習近平在三藩市峰會上向拜登施壓,要求美方調整措辭,由「不支持」台獨改為更強烈的「反對」台獨,但未成功。另一方面,台灣領導人賴清德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論述,被質疑形同主張台灣法理上獨立,惹來北京強烈反彈。另因應解放軍戰力提升改變台海以至東亞軍事力量平衡,美國國內也有討論摒棄戰略模糊政策聲音——拜登任內四度稱華府會在北京攻台時保衛台灣,便被質疑藉「口誤」表達戰略清晰的傾向。
對比之下,賀錦麗在台灣問題更小心謹慎。在本月較早前接受美媒訪問時,賀錦麗未有正面回應會如何應對北京攻台的情景,她說:「我不準備討論假設性(問題)。」惟外界相信,賀錦麗會在涉台立場上大致延續拜登任內定下的方向。明報記者 周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