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蔡甘銓指創作自由不如前
【明報專訊】「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錄像比賽」立足香港近卅年,歷年得獎影片不乏記載1997年主權移交至近年反修例示威、移民潮。比賽創辦人蔡甘銓表示,ifva鼓勵創作人獨立、自主拍攝,「說出想說的事情」。他認為本港創作自由大不如前,「否則也不會出現抽片,這是ifva從未發生過的事」,慨嘆大環境如斯,ifva停辦或是「必然的事」。
認為作品必反映現實 沒限題材
1995年,香港藝術中心及當時的市政局合辦「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後來市政局退場,比賽逐漸演變成現今的ifva。蔡甘銓接受本報專訪稱,創作人主要受限於政治干預及財政掣肘,「舉例說,沒錢根本拍不了大電影」,遂籌劃ifva勉勵同業獨立、自主創作。他說,ifva從未限制作品主題,亦沒刻意推動參賽者記錄時政,但「一個強調獨立的短片比賽,不論徵集的是紀錄片或劇情片,(作品)必然會反映時事、現實」。
稱非ifva變質 憂藝術中心狻蛣P
近年政治環境遽變,第28屆ifva的兩齣入圍作品《失去的部分》、《城堡堛漱j象》分別因社運或佩戴黃色頭盔的畫面而不能通過電檢,導演又拒絕刪剪相關內容,退出比賽。蔡稱,所有在香港公映的影片均須先通過電檢,「政府有權不讓你播,強行上映就是犯法」,認為「並非ifva變質,只能怪責當權者」。
蔡甘銓認為回應時政的作品在香港「肯定沒有出路」,未來或只容許「打擦邊球、不說那麼清楚」的創作。
藝術中心:停辦決定非匆忙所致
藝術中心上月底宣布停辦ifva,將成立特別工作小組研究ifva的發展方向。蔡甘銓非小組成員,未獲諮詢。他說對藝術中心並沒寄語,認為即使ifva復辦,亦可能與獨立創作的價值背道而馳,「反而狺F招牌」。
藝術中心回覆本報查詢說,停辦ifva的決定「非匆忙所致」,小組已舉辦首次會議,下月將第二次開會,「成員來自ifva社群,並包括業界的其他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