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80億元食物被浪費 令人髮指
最佳食用日期被誤用 歪瓜裂棗遭拋棄
【明報專訊】如今許多加拿大人都在哀歎食品雜貨價格飛漲,令民眾的生活難以為繼。數據統計卻顯示,加拿大每年有將近一半的食物被浪費,其中包括價值580億加元的食物,而這些食物原本可以用來提供給有需要的人。
非營利組織Second Harvest提供的最新報告《可避免的食物浪費危機》稱,加拿大每年有超過46%的食物被浪費,其中的41%可以被用來餵飽人。這種完全可以避免的浪費情況,比新冠疫情之前反而有所增加。
Second Harvest的總裁尼克爾(Lori Nikkel)表示,「這是一個令人髮指的數字。總會有一些食物浪費,但應該降低到不超過10%。」
事實上根據該報告,疫情爆發以來,可避免的浪費量已增加了6.5%,足以養活每年超過1700萬人。該報告由加拿大最大的連鎖超市集團Loblaw贊助撰寫。
報告指出,食物浪費也會對氣候造成影響:當可避免的食物浪費被丟棄進垃圾填埋場並產生溫室氣體時,每年會產生約2570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每年從多倫多飛往溫哥華的25.3萬架次飛機的排放量。
導致食物浪費的主要因素在過去5年間大幅增加,包括最佳食用日期、天氣型態的變化,以及企業缺乏經濟動因去管理和處理浪費。
報告發現,「最佳食用日期」被誤用,佔了可避免食物浪費的近四分之一。尼克爾認為,「只有保質期為90天或更短的食品,才需要最佳食用日期,這是聯邦法規規定的。但你很難在超市找到沒有日期的東西,包括鹽。」
多倫多都市大學研究食品安全與政策的社會學教授Mustafa Koc表示,部分原因在於大家不清楚何為「完全可食用」以及「基本的食品知識」。舉例來說,保質期必須嚴格遵守,但「最佳食用日期」則是口感與營養價值最佳的一般標準。
不符合精確分級標準的農產品、不準確的市場預測、低效率的流程以及處理過程中的人為錯誤也是問題的一部分。
消費者總希望「完美無瑕的農產品」,但如今因為氣候變化,例如極端天氣和土壤侵蝕使得農產品中的「歪瓜裂棗」更常見。這類農產品不符合零售商的視覺標準,往往就會被拋棄掉,其實它們完全可以食用而且安全,其品質也與無瑕疵的農產品相同。
與5年前相比,企業捐出的剩餘可食用糧食也減少了,因為將其送往動物飼料或堆肥處理更容易、更便宜,而且可以賺錢或節省處理費用。該報告還發現,由於擔心食品安全以及潛在的法律或聲譽風險,企業對於捐贈食品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