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挑戰題
【明報專訊】■題目1 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
資料A:新聞撮要
吹糖技藝歷史超過600年,現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康文署聯同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早前安排吹糖藝術家杜煥,向一群來自基層的家庭示範及教導吹糖。
康文署表示,吹糖體驗工作坊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非遺資助計劃的項目之一,計劃主要目的為提升公眾對非遺項目的認識及了解,支持傳承工作。
資料B:資料圖表
(圖二)
(1a)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以下哪項有關本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描述正確?
(1) 粵劇是本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項目之一
(2) 香港首份非遺清單共有480個項目
(3) 非遺清單中最多為傳統手工藝項目
(4) 傳統中醫藥文化屬「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的非遺項目
A. (1)和(2)
B. (1)、(2)和(3)
C. (1)、(2)和(4)
D. 以上皆是
(1b)根據資料A,以下哪項有關吹糖技藝的描述正確?
A. 為提升公眾對非遺項目的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資助吹糖技藝工作坊
B. 吹糖藝術家杜煥是技藝的唯一傳承人
C. 吹糖技藝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近600年
D. 吹糖技藝只適合基層家庭傳承
■題目2 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
國家的發展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資料A:新聞撮要
港珠澳大橋通車、高鐵直達西九龍、港車北上、蓮塘/香園圍口岸啟用、深中通道2024年中通車……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見雛形,粵港兩地人貨往來大致恢復新冠疫情前水平,港人熱中北上消費;內地居民到香港旅遊方式更加多元,當然也出現讓香港各界措不及防的「特種兵旅遊」。
資料B:新聞撮要
從經濟總量看,大灣區的經濟總量5年來增長逾2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GDP的11%,與意大利、加拿大等發達國家處於同一梯隊。從發展水平來看,2022年大灣區人均GDP為22,517美元,迫近中等發達國家的門檻。從人口規模來看,2022年大灣區常住人口8662萬,在全球四大灣區排第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發展藍圖一項重大戰略部署,目標為「到2022年,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大灣區內市場實現高水平互聯互通」。
(2a)以下哪項有關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描述正確?
(1) 港珠澳大橋通車使粵港澳三地加快形成「一小時生活圈」
(2) 「一小時生活圈」有助港澳青年北上升學及就業
(3) 「一小時生活圈」即內地所有居民可用少於一小時來港旅遊
(4) 「一小時生活圈」使更多內地遊客來港做「旅遊特種兵」
A. (1)和(2)
B. (1)和(4)
C. (1)、(2)和(4)
D. 以上皆是
(2b)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以下哪項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的描述不正確?
A.《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於2017年簽訂
B.2022年大灣區常住人口在全球四大灣區中排名第一
C. 意大利、加拿大都設有灣區規劃
D. 大灣區內市場實現高水平互聯互通是規劃的目標之一
■網上工作紙及答案:
link.mingpao.com/83073.ht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