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廚餘回收
【明報專訊】香港每日產生約11,1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廚餘約佔三成,政府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廚餘回收,並加強廚餘回收處理能力。
環保署與房屋署和房協合作,2022年10月底開展「公共屋h廚餘收集計劃」,在全港213個公共屋h設置智能廚餘回收桶收集廚餘。截至2024年6月底,智能廚餘回收桶已覆蓋全港所有公共屋h,比原定目標提早兩個月。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表示,計劃於2024年第三季起,在廚餘回收量較高的公共屋h優先增置更多智能廚餘回收桶,再逐步推展至其他公共屋h,目標是兩年內起碼「一座一桶」,方便市民。
綠綠賞儲分存漏洞
環保署2020年11月推行「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2024年7月底用戶突破80萬人,積分可換領米及食油等禮品,過去3年半政府共花1300萬元公帑買禮物。廚餘是較易獲積分的回收物,現時每個帳戶倒廚餘每日限取50積分,不過近日有網片教人突破該限制。有巿民向《明報》投訴不公,並提供有人一袋廚餘分8次放入廚餘機的影片,變相一包廚餘可賺400分,而1000分可換1包米。環保署表示會研究引入措施以防濫用,例如安裝鏡頭監察及調高每次回收量門檻等,若證實有不當使用智能廚餘回收桶行為,會考慮終止相關綠綠賞帳戶。
.智能廚餘回收桶數目及回收量(表)
(主要學習重點:可持續發展)
■基礎知識
Q:什麼是廚餘?什麼類型的家居廚餘可回收?
A:廚餘是指在食物製作、分發、儲存及預備膳食或用膳過程產生的棄置物,包括生/熟食物、可食用及不可食用的部分。
生、熟、吃剩或變壞的食物都可當家居廚餘回收,例如米飯、粉麵、麵包、茶葉渣等。不過,過多水分的湯、粥及飲品等,過硬的食物如貝殼、蟹蓋及榴槤殼等,體積過大的食物如豬筒骨、斧頭扒骨等,以及藥物、雜草等都不可回收。
Q:廚餘回收後,有什麼用途?
A: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1)採用厭氣消化及堆肥技術,會將已源頭分類的廚餘轉化成生物氣及堆肥。生物氣用於發電,所生產的電力除了供O.PARK1 內部使用,預計每年可輸出約1400萬度剩餘電力,相當於約3000個家庭的用電量。
Q:本港廚餘回收處理能力如何?
A:本港廚餘處理設施的總處理能力為每日約600公噸,包括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1)、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大埔污水處理廠「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計劃、沙田污水處理廠的「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計劃。
●挑戰題
1. 以下哪項廢物可作家居廚餘回收?
A.吃剩的大閘蟹
B.湯渣
C.吃剩的瘦肉粥
D.雜草
2. 回收後的廚餘可轉廢為能,包括以厭氣消化技術轉化成生物氣發電。
(是/否)
(參考答案見另文)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73期]